中心组发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民政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为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这为民政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发展方向,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全会提出的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等任务,都是民政工作的重点领域。
(二)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政服务对象的深切关怀,也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民政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谋划和部署,为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可以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民政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政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全会强调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
(一)持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按照全会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形成综合救助格局,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困难群众的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为我们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切实保障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残疾人是需要特别关心和帮助的群体。我们要认真落实全会精神,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健全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和教育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四)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民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全会要求,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等活动。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评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会组织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民政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0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