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引凤归巢: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激活老乡资源助力家乡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而遍布各地的老乡群体,则是家乡发展可倚重的宝贵资源。打好“感情牌”,感召老乡回乡兴业,不仅是对乡情乡愁的有力回应,更是落实全会精神、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有效路径。
一、叙乡情,筑牢情感纽带,唤醒游子归心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乡情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羁绊,无论游子走得多远,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眷恋与牵挂。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挖掘和利用好这份乡情的重要性,它是吸引老乡回乡兴业的情感基石。
为了拉近与老乡的距离,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积极组织各类老乡联谊会、恳谈会等活动,利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邀请返乡的老乡们相聚一堂,共叙乡情。在这些活动中,精心准备家乡的特色美食、文化表演以及近年来家乡发展变化的展示资料,让老乡们在熟悉的乡音、乡味和家乡新貌中,重温儿时的美好回忆,感受家乡的亲切与温暖。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老乡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每一位老乡的工作领域、联系方式、创业意向等信息,并定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送上家乡的问候与关怀。例如,在老乡生日或重要纪念日时,发送一条温馨的祝福信息;在当地有重大活动或政策出台时,及时向老乡们通报相关情况,让他们始终与家乡保持着紧密的情感联系和信息互动。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情感联络工作,逐渐筑牢了与老乡之间的情感纽带,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归乡之心。
二、话发展,展现家乡机遇,激发兴业热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仅有乡情的召唤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吸引老乡回乡兴业,还需让他们看到家乡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
一是积极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产业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惠的政策扶持等信息,并精心包装成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和创业计划。通过举办家乡发展推介会、招商洽谈会等活动,邀请老乡们参加,向他们详细介绍家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规划、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显著成就。例如,我们家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电商物流中心。在推介会上,我们向从事农业相关领域的老乡们重点介绍了这些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政府对于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扶持政策,包括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他们回乡投资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项目,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积极组织老乡们实地参观家乡的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活力和投资环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老乡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发展机遇,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回乡兴业的热情和信心。
三、解难题,优化服务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对于有意回乡兴业的老乡来说,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保障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力为老乡们解决回乡兴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政策服务小组,为回乡创业的老乡们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让老乡们能够快速便捷地办理项目落地所需的各项手续。
二是根据老乡们的项目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地资源和厂房设施,并在租金、租期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例如,对于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项目,我们通过政府协调,为其提供了长期低价租赁的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并协助其进行厂房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前期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
三是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回乡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组织开展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1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