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也是当前我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重点健全三方面体制机制。
    加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保护,支持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既是产业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主导开展的科技创新必然以产业化和产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度融合和无缝对接。据统计,2021——2023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8万亿元,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技术吸纳。这表明从资金和人才投入上来说,我国企业已经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应用的主体。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有很多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
    首先,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收益的保护体制,激发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特别是提高企业从事较长期、原始创新的内在积极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中存在明显短板,2022年,我国企业在全国基础研究中所承担的比重为8.6%,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所占比重偏低。这说明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更加偏重于短期和实用类项目,从事较长期、较基础性研究的激励不足,还没有在创新链各个环节发挥主力作用。对此,应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机制,同时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形成有利于商品分级和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对高品质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从事较长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进一步支持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计划等财政支持的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占比接近80%,这一比例已经很高,但其中企业牵头组织的比重仍然有提高空间。要多措并举,使更多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纳更多企业界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鼓励更多企业提出科技需求,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以及阅卷人的作用。
    优化科技组织管理体制,从科技创新源头和创新成果质量两方面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创新的成果能够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产业化的潜力是增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前提条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选题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是创新成果成功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健全企业作为出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机制,提高应用类科技创新项目选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选题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科研计划选题脱离实际需求、与市场和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但企业出题也可能存在个性化倾向强、共性不足,或未能精准提炼关键问题等局限。因此,科技项目立项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4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