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理论支撑和动力机制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理论支撑和动力机制
    主要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理论上找到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方法论,进而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得到制度保障
    ●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有三大动力和一个保障,即需求动力、结构优化和升级动力、畅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循环的动力以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保障机制
    ●认清中国经济前景需要树立辩证思维,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不能以光明的前景掩盖问题和风险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要素支撑,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决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高质量的投资和国际收支平衡,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国内国际循环畅通有关。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经济结构合理的标志是比例关系协调并逐步实现高级化,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就是各个产业之间以及每个产业内部的比例协调;表现在区域结构上,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之间关系协调,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充分的合作;表现在城乡关系上,就是城乡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协调并实现良性互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顺畅合理流动。经济结构高级化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各生产要素综合效益和效率的过程。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来自政府引导和调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已形成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客观上要求不断地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当前,我国发展既存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也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理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方法论,进而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得到制度保障。
    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和理论界一直致力于破解的难题。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以后,着力打破行会垄断、地区封锁,主张自由竞争。17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人”假定,即“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以及一个著名“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供给可以创造需求,主张自由竞争,奉行政府不干预主义,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后被资产阶级政府奉为圭臬。
    然而,“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近50年之后,即1825年在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运行都呈现出典型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等周期性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个国家经济运行呈现同频共振现象。1929年从美国发端,发生了一场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生产严重萎缩,商店关门、银行倒闭,股市严重下挫,失业工人大量增加,经济总量倒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水平。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一反此前的政府不干预主义,采取一系列政府干预政策,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被称为“罗斯福新政”。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提出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失效。此后产生多种经济学流派,提出各自主张,但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究竟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西方国家从理论到实践虽然开出了不少“药方”,但“药效”有限,至今并没有从理论上更没有在实践上找到一剂良方,故而不断爆发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面经济危机。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之后,我国不断探索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允许市场存在到发挥补充作用,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我国改革由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以及军队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科学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是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理论基础。我国作为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国情,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活学活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动力机制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来自可预期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有三大动力和一个保障,即需求动力、结构优化和升级动力、畅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循环的动力以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保障机制。
    一是从拉动经济增长三大需求来看,具备支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条件。
从消费需求来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20美元,城乡居民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空调等每百户接近或超过100台,每百户城乡居民家用汽车分别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4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