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志愿服务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XX街道XX社区“X”志愿服务队的正式成立,并就其未来的运行发展进行深入的座谈交流。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向志愿服务队的全体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社区建设的市、区两级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为志愿服务队颁发了备案证书,审议通过了运行机制和活动计划,相关负责同志、志愿服务队成员以及各单位代表都发表了真知灼见,气氛热烈、成果丰硕。这标志着我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破解“红色物业”建设难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精准而坚实的一步。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回望来路,深刻把握成就与经验,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坚定自信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源于群众。我们今天成立“X”志愿服务队,并非一时兴起,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深深植根于我们XX社区、XX街道乃至整个XX区长期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丰厚土壤之中。
  回望过去,我们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党建引领”的鲜明旗帜。早在2011年,XX社区就敏锐地洞察到社区治理的需求,率先打造了“名城先锋·党员义工”这一响亮的党建品牌。面对人员结构复杂、治理力量薄弱的现实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接单、组织晒单、居民评单”的“五单制”工作模式。这一模式如同一座桥梁,精准地将居民的“急难愁盼”与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连接起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们欣慰地看到,无论是解决邻里纠纷的“红色跑团”,还是致力于环境整治的党员突击队,党旗始终在基层治理的第一线高高飘扬。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双报到”机制,让党员干部的身份在工作单位和居住社区“双重闪亮”,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
  回望过去,我们有一张网络日益织密,那就是“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界的“大合唱”。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XX区,我们已经构建起一支拥有超过9万名注册志愿者、230个志愿服务团队的庞大力量,区、镇(街)、村(社)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全面铺开,“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与X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引入专业社工力量,通过项目策划、个案管理、小组活动等方式,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关爱“一老一小”的“守护朝夕”行动,到化解矛盾纠的“诉源善治”志愿服务队,再到由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银辉志愿服务队”,我们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日益丰富,真正实现了资源整合、服务落地、效能提升的良性循环。
  回望过去,我们有一块“硬骨头”正在攻克,那就是“红色物业”的深入推进。物业管理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也是矛盾最集中、问题最多发的领域之一。面对这一难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以党建为“利剑”,破冰前行。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的相继成立,实现了党的工作对物业行业的全面覆盖。我们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交叉进入、双向任职”的机制,有效打破了“三方壁垒”,形成了治理合力。从XX小区的“雷锋岗”志愿服务队,到XX小区的“红色美丽楼栋”创建,再到全市范围内创建的23个“红色物业”示范点,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成功化解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超过2万件群众的实际困难,让昔日的“问题小区”变成了今天的“幸福家园”,居民的物业费主动缴纳率大幅提升,这背后是群众满意度的真实写照。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各位以及所有奋斗在基层一线同志们的心血与汗水。正是这些宝贵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成立“X”志愿服务队、并赋予其破解物业治理难题的特殊使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和强大的信心底气。
  二、立足当下,深刻认识使命与责任,在破解难题的担当中彰显价值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开创未来。今天,我们成立“X”志愿服务队,其意义非同一般。它不是对过去工作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深化、一次聚焦、一次升级。
  它的核心使命,是聚焦物业党建联建,攻克基层治理的“关键堡垒”。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电梯失修、车位紧张、环境脏乱、邻里纠纷……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燃爆点”。“X”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就是要将我们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化解物业矛盾、提升服务品质的治理效能。你们的定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志愿者,更是社区物业工作的监督员、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联络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美好家园建设的宣传员。你们要敢于监督、善于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规范运行,旗帜鲜明地维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它的运行关键,是推动机制落地见效,探索精准服务的“最优路径”。座谈会上审议通过的运行机制和活动计划,是这支队伍未来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其中,“社区主导、支部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议、精准服务、长效管理”的运行机制,字字千金,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行业指导、部门监管、群众参与、法治护航”的原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设置“物业便民服务日”“业主意见征求日”,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将意见听在第一现场。更要探索制定“物业服务任务清单”,将服务内容、标准、时限、责任人一一列明,实现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的清单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彻底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它的价值追求,是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这支队伍以“仁和”为名,寓意深刻。“仁”,是仁爱、仁心,体现了我们志愿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是和谐、和睦,描绘了我们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家”,则道出了社区作为城市生活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你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这个“家”添砖加瓦。通过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要让社区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让社区的环境更加优美,让社区的文化更加繁荣,让居民的内心更加温暖。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让志愿服务的精神在XX社区蔚然成风,最终实现社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展望未来,深刻践行初心与使命,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将我们今天的座谈成果转化为推动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行动。在此,我对“X”志愿服务队,也对所有参与社区治理的同志们,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高举党建引领这面旗帜。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中,我们开展的一切志愿服务,都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志愿服务队要建立健全党支部或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志愿服务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每一位志愿者,特别是党员志愿者,都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作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