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机关建设征文:读《人间值得》有感

书香机关建设征文:读《人间值得》有感
    夏夜是喧嚣也是静谧的,时动时静的美好,让人舍不得合眼。
    在郊外山前的小楼房里,暖黄色灯光铺满房间,我坐在小书桌前,再次翻阅这本驱赶我焦虑、急躁、失意、迷茫等一切负面情绪,可以快速让我回归平静的《人间值得》。
    穿过暗夜看到光
    平日里,我白天工作、晚上带娃,甚至周末还要学习,倔强地不肯放弃自己,但同时心里又充满委屈、失落甚至是绝望。可是绝望终究不能拯救自己,也不能改变现状,更理智的选择应该是拓宽视野、调整心境。
    伴随着蝉鸣和蛙叫,我看完了《人间值得》的最后一行。轻轻合上朴素却富有质感的封面,望向了窗外……郊外的夏夜,明月格外皎洁清冷,山峦轮廓分明,远处星光点点。可能人生就是要穿过眼前的暗夜,才能看到远处的光吧。
    《人间值得》写的是一位心理医生的人生感悟,她90岁依然坚持每周工作四天,在88岁之前她每周工作六天。
    她用平静亲和的语言描述着自己平凡朴素却勤奋坚毅的一生,每个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平易近人的语言,引导着那些被生活磨砺的人们去寻找光、寻找希望。
    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水平纵向对比,让人们学会知足和感恩,告诉人们不必有那么多世俗物欲的期待和攀比,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庸人自扰的焦虑和绝望。
    感恩你所拥有的
    我的父母即将步入花甲之年,茶余饭后,我们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几代人的不同愿望。
    父母的父母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儿时便亲历了战乱、轰炸、饥荒和流亡,时常哽咽着跟我们讲“好好儿的人走着走着就倒在沟里再也起不来了……”那时,他们有一个愿望,就是哪天不再打仗,不用东躲西藏,安心在家种地就好了。
    我最年长的伯父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懂事的时候国内已经没有战争了,但是经济落后。他们的儿时主要是与饥饿作斗争,吃过树皮、树叶、观音泥,很多人吃着吃着就没了。那时,他们的愿望是红薯土豆能吃饱就好了。
    父亲作为家中老六,出生在上世界60年代中期。他的童年已经可以吃饱红薯土豆,逢年过节还可以吃顿猪肉,不用再饿肚子了。而且最关键的,他可以上学了。那时候他的愿望就是,顿顿吃白米饭,不用掺进土豆红薯就好了。
    后来,我们出生,在乡里的希望小学启蒙。父母自身没有完成学业的遗憾让他们异常勤奋,勤爬苦做地支撑着我们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
    如今,我们的下一代也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们早已没有了衣食之忧。我还不知道她们的梦想是什么,但是我对她们没有太高的期盼,只希望她们健康茁壮的成长,认真学习,好好接受教育,成长为一个对时代、对社会有用的人,仅此而已。
    几代人的愿望,如此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相似的是,都希望通过奋斗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同的是时代在变化,标准在不断提高。
与时代对生活的影响相比,个人奋斗对生活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爷爷奶奶辈是缺乏奋斗精神么?父辈们是不勤奋么?我们是比他们都努力么?不,每一代人都很努力,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时代在不断进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