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高品质发展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区高品质发展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大会,是一次在关键时期谋划长远、部署当下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XX区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系统总结前期工作成效与不足,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推动高品质发展、深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任务,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力、奋勇争先,为谱写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成就分析形势,坚定高品质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品质发展取得新成效,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25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高于XX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量质齐升,上半年完成投资额超500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占比达到61%,创历史新高。XX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成效卓著,已吸引超过200家科技型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集群。消费市场复苏态势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成为重要增长点。
城乡面貌品质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XX镇立足生态优势,成功打造XX文旅融合示范区,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8亿元。XX乡聚焦科技农业,其XX现代农业科技园培育的多个优质农产品种苗已推广至XX省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丰硕,全区累计完成120余个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工程,XX镇XX村、XX乡XX村等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成为新时代乡村的典范。城市功能与品质同步升级,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民生福祉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成功引进XX市第一中学、XX市中心医院在XX区设立分校、分院,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同比增长7.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XX河、XX湖等重点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已有35家企业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认证。全域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43%,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XX区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来新的竞争压力。从内部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XX街道等中心城区的经济密度和辐射能力有待加强,XX乡等偏远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短板。产业结构虽然持续优化,但传统产业占比依然偏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扭转。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本领还不能完全适应高品质发展的新要求。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下一步工作的发力点。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挑战中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明确重点聚焦关键,开创高品质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高品质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纲举目张,精准发力。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以下四个方面集中攻坚,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以产业升级为引擎,筑牢高品质发展根基。产业是发展的命脉。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高品质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传统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全方位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40%。二是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高标准建设XX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的数字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打造区域数字产业新地标。要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到2025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要依托XX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提升商贸文旅、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
第二,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是XX区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必须把乡村全面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做强现代特色农业。要摒弃传统的分散式、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依托XX乡XX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要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清脏”向“治乱”拓展,从“村庄”向“院落”延伸。要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厕所革命”,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传承乡村文脉,让XX镇XX村这样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象在XX区处处可见。三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民宿等新业态。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到2025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
第三,以城市提质为载体,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服务中心。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治理,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快推进XX街道等核心区域的城市更新,通过“微改造”等方式,提升存量空间利用效率。要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富有特色、彰显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要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增强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要加快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三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持续深化“一网统管”,将城市运行的态势感知、预警预判、协同处置等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要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城市既有“温度”又有“秩序”。
第四,以生态优先为底色,绘就绿色发展新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8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