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蒋荣清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中庸”是儒家《中庸》著作中提出的上层修身及修身的理念,是儒家的核心教义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中庸”教义被广泛误解了,错误地认为“中庸”就是“中立”“平庸”消极平和状态,被很多人当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理论武器,不同程度地毒害了社会意识形态

事实上,只要通读《中庸》原文并深刻理解之后,就会发现“中庸”的真正教义是“原则下适当妥协”的意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这种教义最好的阐释。

一个社会必然有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利益,当然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原则,这些不同原则的人又需要尽可能地相对“和谐”地共同生存,因为生存时空往往是唯一的,除非暴力方式强力压制对方。“中庸”的真正教义,就是倡议不同原则的人尽可能地相对“和谐”地共同生存,命运共同,合作共赢,万不得已,不采取暴力强力压制方式。

为什么说“中庸”倡议不同原则的人尽可能地相对“和谐”地共同生存教义是正确的,而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中庸”教义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中庸》第一章就是“中庸”的概论,详细阐释了“中和”教义,“中和”就是各自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又能和谐相处,这就是“和而不同”的人际社会最高相处境界,一切放弃自己原则的和谐,不管是主动放弃的,还是被子动放弃的,都是假“和谐”。

《中庸》第二章详细阐释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教义,讲清楚了两种对等“中庸”教义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正确的态度,一种是错误的态度。正确的中庸就是在坚持各自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妥协而命运共同,合作共赢。错误的中庸就是用暴力或欺诈手段,使对方放弃他们的原则,而支持自己的原则,企图达到“一统天下”的绝对安全绝对利益的效果。

《中庸》第三章详细阐释了“中庸需要智慧,民间普通百姓难以自觉并持续地坚持”的教义。

《中庸》第四章详细阐释了“贤明人与愚昧人”身处无法讲道理乱世时代,如何坚守“中”即自己原则的教义。贤明人是坚守正能量原则不动摇,并蓄势强制全社会遵循正能量制度,自觉成为正义力量的领袖。相反身处乱世时代的愚昧人,他们采取明哲保身的消极躲避态度,有的甚至为自保而不惜助纣为虐,为虎作祟。

《中庸》第五章详细阐释了“乱世是弘扬正义和真理的最好时机”的道理。

《中庸》第六章以舜为榜样来如何正确坚守“中庸”的道理,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二要认真观察和总结,三要初心必须“天下为公”,四要审势度时知道变通。

《中庸》第七章在第六章的基础上,强调适时变通守“中庸”的重要性,机械教条反“中庸”的危害性。

《中庸》第八章在第六章第七章的基础上,举例贤人颜回,守一善而不改的坚定的“中庸”态度,说明知“中庸”和守“中庸”都非常艰难的道理。

《中庸》第九章在第八章的基础上,再强调“天下为公”的“中庸”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也不要改变,哪怕牺牲生命,哪怕夺去地位荣誉,甚至哪怕亡国。

《中庸》第十章是讲如何利用《中庸》教义,来强大自己的“中庸”道理。《中庸》的强大无非两种,一是强大的容忍耐力,一是强大的坚守原则能力。总之,真正的伟人,守“中”但不机械教条,和平时代懂得变革,浊恶乱世坚守“天下为公”的初心。

《中庸》第十一章是讲坚守“中庸”态度,决不是哗众取宠,决不可半途而废,哪怕被全世界人民诟病,我也不会改变我“天下为公”的初心。

《中庸》第十二章是在第十一章基础上,讲明什么是“天下为公”的“中庸”态度,那就是既要社会发展进步,又要人民安居乐业。如果只追求社会发展进步,而忽略了人民安居乐业,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如果只追求人民安居乐业,而忽略了社会发展进步,就得不到繁荣昌盛。

《中庸》第十三章是讲“没有民意的道,就不是道”的“中庸”道理,所有的道是社会之公道,而不是个人之私道。当官的,就是要以公道治天下,而不可以私道主观地治理天下。

《中庸》第十四章是讲“实事求是,不杂其他”的“中庸”道理。人在社会,正确定位,端正态度,不杂乱情绪;富贵时就端端正正地做富贵人,贫穷时就端端正正地做贫穷人,下野无职时就平平常常做回百姓,灾难临近时就平平静静面对灾难。不怨天尤人,以平常心接受命运并默默进取,决不可因贪功近利而犯险。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中庸》第十五章是讲“自尊自重”“自谦自虚”的“中庸”道理,这是最大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老是要别人点醒或促进,那么就下贱了。

《中庸》第十六章是讲“中庸”是意识形态而非物质形态的道理。意识形态的特征就是:可视可听,又不可见不可闻,可在精神上作道德楷模,但又不能以数以量来计算。

《中庸》第十七章是讲“真正的中庸大德,必定是受命于天,海内归心”的道理。中庸就是得民心的道理和能力。

《中庸》第十八章是讲“礼即尊重”的“中庸”道理,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身份,尊重别人的地位,就是真正的“礼”。

《中庸》第十九章是讲“孝即:继人志,述人事”的“中庸”的道理。孝是“礼”先人的规范准则,核心是真诚地发扬光大先人的优良作风,壮大先人的遗产业绩。

《中庸》第二十章是讲“中庸为政”的道理。“政”者,以“正”为中,以“攵”为庸。“政”者,以人民为本,从人民的立场来制定政策,以政策为工具来为人民谋福利。而人民的最大福利就是较高的幸福指数,各人的幸福指数又五花八门、大相径庭,因此为“政”者需要知识和智慧。知识和智慧,来自于正能量的学习,来自于正能量的调查,来自于正能量的实践,来自于正能量的研究,来自于正能量的总结。

《中庸》第二十一章是讲“诚为性,明为心”的“中庸”道理。诚于初心,明于智慧知识。初心来源于正能量的教育,有了初心,就会有积累智慧知识的动力,有了智慧知识就有能力努力于初心。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中庸》第二十二章是讲“圣人和伟人的成长历程”的“中庸”的道理。圣人和伟人必然诚于天下,有此大志者必然有伟大的人格,有伟大人格的人就能正确面对名利事务,能以平常心面对名利事务就有“替天行道”的潜质,有“替天行道”的潜质就是天下人的领袖。

《中庸》第二十三章是讲“如何大成功、大成就”的“中庸”的道理。能为潜天行道,你的伟大人格就会得到彰显,伟大人格就会有广泛拥护,广泛拥护就会发动社会运动,社会运动必然引起重大社会变革,重大社会变革端正社会风气。

《中庸》第二十四章是讲“真诚之本,在于先知先觉”地“中庸”的道理。真诚于国,先知先觉于国之兴衰;真诚于命,先知先觉于命之祸福。

《中庸》第二十五章是讲“真诚之要,在于信爱”的“中庸”道理。真诚于国,是对其国的真心真爱;真诚于命,是自尊自重的真实表现。

《中庸》第二十六章是讲“真诚之功,在于自强不息”的“中庸”的道理。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就厚德载物,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就变革通达,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就事业功绩。

《中庸》第二十七章是讲“中庸就是圣道”的道理。以庸守中,以中智庸,原则下的变通,在变通中实现原则的功效。

《中庸》第二十八章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自以为是的反中庸愚贱言行”。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言行当作天下规范,并强行要求别人按自己的规则行事。天下当有天下共同的礼仪、制度、文化,公德公道自在人心,哪里由得了愚贱之人的操弄。

《中庸》第二十九章是讲“法、公、礼,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的“中庸”道理。作王治天下,一要必然依靠法律等国家机器,国家机器必须维护公德公理,维护公德公理才能得民心;二要必须既重民权又重民生,百姓安居乐业了才能拥护你。

《中庸》第三十章是讲,孔子自己是如何遵循“中庸”之道的。很简单,孔子自始至终奉行“尧舜之仁德”,自始至终遵循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自始至终信执自然规律。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

《中庸》第三十一章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的“中庸”道理。有明辨哲理思想,有温雅宽容的胸怀,有坚强刚毅的人精神,有讲公德讲公道的品行,有好丑善恶的鲜明立场。

《中庸》第三十二章告诉我们,什么是伟大之人的“中庸”道理。伟大之人,就是始终践行“天下为公”的中庸理念之人。

《中庸》第三十三章告诉我们,什么是“清静无为”之道的“中庸”道理。“清静无为”之清静,是心的淡泊名利之清静,而不是为国为民操劳的身体之清静。“清静无为”之无为,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意思,不为自己之事务,而甘愿为天下人作出牺牲。

2022.7.7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