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实践出发
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以认知世界并用自己所学
改造世界为理想
对于陌生领域
他以科学研究方法
一步步
“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在心中深烙
搞真研究,解决真问题
成为前进的引擎
让我们一起走近清华航院2009级本科
2013级硕士徐志强的故事
知易行难:在实践中成长 简单处有大智慧
徐志强出生于农村,他表示,从小自己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愿望可能比其他人更强烈一些,而社会实践正是一个更全面认识世界的好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对理论、实践相结合最朴素的解释,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读书时,他加入了院团委实践部。
“我们实践工作的目标是贴近生活、增长见识,我经常会向大家推荐《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实践无小事,这是徐志强从自身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记得有一年他负责的实践部没有招到适合的人选,他只好带着部门的学弟学妹们,去新生宿舍挨个寝室介绍相关工作、打消同学们的顾虑,最终带回了多名对实践工作有热情的新人。他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无论多简单的工作都要做到实处,只喊喊口号是不行的。”
在实践部工作的这几年,不只是带领同学们实践,也是徐志强自己的实践。如何与人打交道,让成长环境、生活目标都不同的一群人做同一件事,他就是在这时慢慢积累经验的。同时他也积极参加TMS、求是、紫荆支队等协会的实践活动,在勤工俭学岗位上做过报刊亭、治安服务、远程教育等助理工作。多样的社会实践经历丰富了徐志强对世界的认识,也锻炼了他待人接物的本领。
迎难而上:走向研究道路
认知世界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造世界,是徐志强一直以来的愿望。学校里的各类研究项目给了他实现愿望的机会。他走向研究道路的契机,是大二暑假时参与郑钢铁老师的SRT项目“遥感卫星的地面试验系统”。那是一个卫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需要通过光纤陀螺得到当前卫星姿态,并通过PID法控制电机运转使卫星变换到设定姿态。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对当时的他触动却很大。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自如地控制物理实体,是徐志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研究的乐趣。
研究生期间,徐志强跟随导师郑小平老师做了多个工程项目,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抑制推进剂贮箱燃料液体晃动的项目,这个项目对他来说完全陌生,导师带领他查找文献、了解前人的工作,结合力学专业知识,确定了在合适的位置添加小块挡板的方案。理论是理想的,实际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为了得到较好的方案,常用的方法是仿真。对液体运动仿真效果较好的软件是FLUENT,他花几天时间从网上搜集学习资料,突击掌握了这项技能。
有理论和仿真结果的支持,接下来寻找加工单位制造贮箱缩比模型做真正试验,可是有技术的单位工期都很满,只找到一家小作坊愿意干。但额外加小块挡板的设计让他们犯了难,最终大家将贮箱分为三段,每段用螺纹加生料带的方式来紧固和防漏水,再联系到振动台,完成了晃动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不过最后拼拼凑凑的贮箱还是漏水了,导师还打趣说:“这下可以继续研究燃料不断损耗时的晃动问题了。”
研究的过程不仅是快速调研一个陌生领域、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也是与人沟通、抓主要矛盾、利用一切资源先实现目的的工程实践过程。徐志强也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切都按理想状态准备好是不可能的,必须先做起来,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在校期间参与的几个科研项目,虽然与改造世界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但他相信自己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脚踏实地:技术骨干养成记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我国的武器装备正在向着无人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这对精确制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国家需要和自身专业,徐志强最终选择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进入中国兵器工业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工作。
刚进入工作岗位,他心里是“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眼里是好奇和期待,手上却是陌生的领域和琐碎的小事,不免有些失望。然而,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从小事做起,不做表面功夫,搞真研究,解决真问题,“行胜于言”,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适应岗位需要。
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是徐志强进入工作单位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他表示,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才能真正完成学生到劳动者的转变。重点要做的是,尽快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和寻找解决途径,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认识中。
利用科学方法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是另一个挑战。徐志强表示,工作后才慢慢体会到了本研课程的价值,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学校和老师们也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努力消除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距。除了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教会了大家科学研究的方法。工程中很多难题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创新性很强,这时就要理论结合实践。缺了理论分析就是大海捞针、缺了实践反馈就是纸上谈兵,都是不行的。
在校期间积累的运用科学方法,能够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实践的经验,这对徐志强工作后快速上手新领域并做出一定的成绩帮助很大。面对未知领域,他从文献调研开始,涉及不懂的领域就问,问不到的就网上搜,搜不到的就自己试,试不出的就加班加点,原理推导、硬件编程、控制算法、制造工艺种种难题都逐步解决了,真正利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后的感觉是最美妙的。
如今已是项目负责人的徐志强表示,在清华的时光构建并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加深了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积累了待人接物的经验,树立了脚踏实地的观念;从科研项目中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未知领域的问题,开始拥有了初步改造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清华培养了他自信、勇于尝试、不畏挫折的性格。“清华人永远有在任何情况下把任何事情做好的能力”,永远是激励他在工作中不断迎难而上、奋进向前的精神动力。
徐志强,1990年出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09级本科、2013级硕士。中国兵器工业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科技骨干,现为某重点预研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惯性器件的研发工作。
?
?
●
●
●
来源|职业发展中心
排版 | 安妮
编辑 | 安妮 赵姝婧
★
精
彩
回
顾
★
▼
双胞胎兄弟!齐聚清华再出发
清华这一技术,帮截瘫患者重拾行走!
打开这本书,找寻人生的答案!
从清华课堂到战机座舱!他讲述蓝天的故事
你“在看”我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