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这里是宋溪湖书院,很高兴遇见您。

当小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
按照要求每天跑课间操,
班主任会建议我们携带一个掌心大的小本,
写上各科的重难点,
或者几个英语单词,
在排队的时候翻出来背一背。
回想起来,都觉得压力倍大。
可你知道“小本”是咋来的吗?

字圣俞
世称宛陵先生
北宋官员、文学家
无论是在家休息,还是在外游玩,梅尧臣无时无刻不吟咏。
他随身携带一个存放纸张笔砚的“算袋”。
有时灵感一来,从“算袋”中取出纸笔,将灵感记录于纸片上。
同伴偷看他的纸片,发现上面书写的都是诗句。
而这些偶得的灵感,便成了他日后诗句中的神来之笔。
也正是这样,成就了他宋诗“开山祖师”的美名。

不登权门
梅尧臣在京城任职的时候,对于权贵之家是从来不拜访的。
即使是好朋友欧阳修家,他也是不愿意去的。
没办法,欧阳修等人只能去梅尧臣家里。

与范仲淹决裂
宋朝文人以入馆阁、点翰林、当学士为荣。
大臣们屡次举荐梅尧臣任馆阁之职。
尽管这样,梅尧臣却没能进馆阁。
这不得不说是他一生中的心结。
恐怕后期与范仲淹决裂,也与这个心结有关。
上一期说到了,范仲淹被贬,身为好友的梅尧臣写了一篇《灵乌赋》劝诫。

而梅尧臣期待登入馆阁的心愿,随着年纪的增加更加强烈。
他以为范仲淹会推荐自己入馆阁。
不料,范仲淹却推荐了别人。
至于原因,现在已不可考。
可梅尧臣确确实实不乐意了。
甚至是专门作了一首《灵乌后赋》以示公开决裂。

修《唐书》
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受到皇帝征召,修《唐书》。
他对妻子刁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让我修《唐书》,可真是好动的猴子被塞进布袋呀。”
刁氏的回答更直接:“你做官就跟鲇鱼爬竹竿一样,升迁可太难了。”
梅尧臣和欧阳修、刘敞等人聚会,玩得十分尽兴。
刘敞开玩笑说:“梅尧臣的官大概只能做到这个位置了。”
大家听了大惊失色,这话可说不得,是伤和气的。
刘敞解释说:“以前有郑都官,如今有梅都官。”
梅尧臣虽然知道这是玩笑话,却闷闷不乐。

没过几天,京城汴梁爆发疫病。
也就是这个时候,《唐书》已成,却没来得及奏呈皇上。
梅尧臣不幸染疫病去世了,享年只有五十九岁。
就这样,宋诗的璀璨之星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但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他对诗词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
读完这篇文章的您,对梅尧臣又多了哪些印象呢?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想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