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密的宇宙观被称之为“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太阳系以外的众多星体,同样以地球为中心作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虽然在古希腊,远早于托勒密以前即有人提出了“地心说”,但最早的“地心说”只是经验性的,也是较为原始的,缺少科学的理论工具的支撑,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托勒密则否,其“地心说”不仅具有严密的数学逻辑,而且具有实证性,与大量天文观测的资料相吻合,具有可证伪亦可证实的科学特征,而成为此后统治欧洲宇宙学一千多年的理论体系。直到15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闻世,“地心说”的科学性终于被否定,从而在欧洲思想界引发了一场哥白尼风暴。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中,批判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观,以其精确的观测和严谨的数学论证,描述了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构造。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以太阳为圆心而绕其运行;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运行。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为金星,再次为地球。离太阳比地球更远的行星,依次为火星、木星和土星;行星离太阳越远,运行的圆周越大,周期越长。在行星的轨道外面,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比托勒密的“地心说”有着更加严谨的数学逻辑,亦具有更加翔实的天文观测的实证支持。但这一理论在为欧洲科学界所接受的同时,也遭受来自宗教和传统势力的攻击。直到伽里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并获得木星的大量观测资料,证实了哥白尼理论模型的科学性,“日心说”才在与“地心说”的较量中获胜。后来,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给予“日心说”以强力支持,“日心说”才终于广为接受而成为主流的宇宙学理论。
但“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争论焦点仅仅在于,是太阳围绕地球还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地球是宇的中心还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的问题。哥白尼的意义在于,推翻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宇宙模型,将为托勒密所颠倒的地球在太阳系和宇宙中的位置重新颠倒过来。但是,“地心说”“日心说”都只是对地球、太阳和行星等运动状态,即其存在关系的探讨和发现,或者说只是告诉人们天地、日地和众星的存在状态存在关系是什么,但却不能说明它们的存在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仅能说明地球太阳和众星的存在,不能说明它们为何这样存在,即不能说明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和众多星体从何而来,即如何发生和起源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解答,是德国古典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之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