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基层负担现状与减负增效对策的调研报告(全文9686字)

关于市基层负担现状与减负增效对策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安排,围绕中央列出的专项整治8个方面突出问题第4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重基层负担,文山会海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的问题”和省委部署的11项重点整治任务第6项“着力整治层层加重基层负担问题”,选定“基层负担现状与减负增效对策”,作为我的调研课题。
    一、调研过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把调查研究贯穿全过程。
    一是对照“上级巡视、作风整顿、专项整治”等检视反思,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查找问题、深挖根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梳理出×××项重点整治任务。
    二是深入经开区等联系点,座谈交流、征求意见,上下联动找问题,针对基层提出的×××条意见,梳理出文件多、会议多、过度留痕等方面问题×××个,并针对问题换位思考找解决办法。
    三是请市委办同志配合,牵头分组深入9个县(区)、16个机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直接接触、面对面座谈访谈基层干部135人,调查了解基层负担现状,找出困扰基层的“隐形文件”多、调研“走过场”、督查检查换花样等问题表现。
    四是发放调查问卷,围绕文件多、篇幅长,会议多、规格高,督查检查频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严重等现象设计问题×××个,以基层干部为对象,调查问询、征求意见,发出并有效收回问卷×××份,收到意见建议×××条。
    五是剖析典型案例,对市纪委公开通报的×××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调研发现的多种现象,逐个解剖、分类归纳,查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根子上研究解决办法。
    六是结合平时工作指导推动,对分管领域全面自我画像、查摆问题,归纳出五个方面×××种表现,有的即知即改、对症下药,有的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入手,管根本、抓长远。
    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找出了突出问题表现,也引发了许多思考,采取措施解决了部分问题,并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突出问题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负担过重,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曾一度被忽略,习以为常。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为基层松绑减负,各层面也在整顿作风、纠正“四风”,但往往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基层有苦难言、负担日益加重是个不争的事实。截止2018年底,全市范围内会议、文件逐年增加,调研活动频次日益密集,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激增,大量责任压力和工作任务纷纷压到了基层头上。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一年,市本级召开各类会议×××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个会议,县区合计开会×××次,最多的×××次,最少的也有×××次。市级层面下发文件×××份,加上县区制发的×××份,基层平均每天收文12.5份;有的县区每天收文15份,发文5份以上。开展的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多达101次,县区自主开展的也有360次,加上各类调研、督导和视察活动,基层每年要接待近500批次。大量任务让基层应接不暇,沉重负担使基层难以招架,很难挤出时间、拿出精力来抓落实。突出表现:
    1、会议多、滥、长,占用时间、耗费精力。一些部门热衷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凡事开会研究、会议部署,相同内容的工作,开了大会,还要开系统会、部门会、推进会。讲究场面、追求规格,动辄要求“一把手”参会、层层陪会,表面上架势很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会议主题不聚焦,内容、时间随意化,总结工作长篇大套,分析问题蜻蜓点水,提出要求“泛泛而谈”,个别会议讲话空对空,充斥着官话、套话。有的县一天就有四位党政班子成员到市里参加会议,互相还不能替代,有的一人一周跑了三个往返。还有的市直部门一把手反映,常常一周有4—6天列席、出席会议,而且上午下午都有会,几乎挤不出时间传达、贯彻。可见会议高压不仅让基层困惑,连机关本身也很无奈。
    2、文件多、篇幅长,变形走样。靠发文件推动工作,上级来文要转发,安排任务要发文,组织活动要发文,调查研究要发文,凡事发文了之,并且竞相攀比抬高发文规格。对一些上级文件照搬照抄、简单套转,没有经过消化,实质性内容很少,不接地气也落不了地,事无巨细一股脑把任务塞给基层。陷入文牍主义,原本几句话就能安排明白的工作,非得花心思制发文件、拿出方案,报给领导批,转给基层办,让工作在文来文往中空转。有的部门一年下发各类文件180余份,经仔细研读有本地本部门实际内容的不到15%,简单转发上级文件126份、占比70%。有的部门发文郑重其事,标准、时限、要求一大堆,文件发过之后没人跟踪,等到基层把落实情况报上来,连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发的文。还有一些部门把发一个文件看得比干成一件大事都重要,被两办告知不宜发市级文件后,层层找领导特批,觉得部门发文层次不够,非得以市里名义发才显得重视、脸上有光,费尽心思办了一件无意义的事儿。
    3、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有的以指导推动工作名义,发通知、定路线,到基层调研跳不出听汇报、看现场、开座谈会“三部曲”,看门面、窗口多,看后院、角落少,走马观花、浮皮潦草,基本不与基层群众接触,掌握不到真实情况,也发现不了实际问题。有的下车伊始,指手画脚,好为人师,没有老老实实虚心请教的态度,没有办实事解难题的担当,也没有提高自我、改进工作的诚意,有时甚至引起基层反感和对立情绪。还有的为完成调研任务搞调研,先入为主、设定框架,甚至先有结论、后找例证,从基层汇报中凑素材、选实例、找注脚,调研过程不务实、成果不管用。还有的“挂名”调查、“秀才”研究,甚至人不到基层,搞“来料加工”,靠堆砌文字凑篇幅、编报告,文字很漂亮,质量很一般,很难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产生实际效果。
    4、片面强调“属地责任”,签责任状、甩包袱。擅长“下沉”责任,不愿担当、不敢负责,不仅自己不担责,转过身与下属单位和基层签订“责任状”,摇身一变又成为督查主体,层层都搞“出了问题拿基层是问”,当“甩手掌柜”。据统计,基层需要签订的责任状有近150种,一票否决事项超过了两位数。有的把自己当成“分配中心”,只重“扳道岔”、不重抓落实,无论接到什么任务,都以牵头为名分解责任、摊派任务,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让基层“陪绑”。放事不放权,强调“属地责任”,淡化“谁主管、谁负责”,把大量工作任务交给了基层,却对“含金量高”的审批、执法等权力把在手里,只“把关”不干活,只督导不负责。
    5、填表报数、催要材料,增加基层工作量。一项任务布置下去,就要求建台账、填表格、报数据,按时间节点划分有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终报等合计20余类,导致基层负担沉重。习惯拿来主义,材料多头要、数据反复核,不仅要纸质版,还要电子版,而且必须是主要领导签字、加盖部门公章。有的上午发通知、下午要结果,致使基层被动式应付,应激式突击,甚至生编硬造。
    6、检查督查名目多、频次高。有的布置工作只给任务、不教措施,只督办、不指导,同一事项跟着督、反复查。有些相近相似的工作,多个部门前去检查,导致基层长年处于“带电高压作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迎检备查。有的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随意督查检查,听完汇报看台账、看完台账看现场,甚至一到基层就“指点江山”,用指出多少个问题来体现能力水平,实际上很多“意见”并不能让基层服气。
    7、考核评比查痕凭迹、忽略实绩。流行痕迹管理,将“痕迹”作为主要考评依据,“逼”着基层发文件、出纪要、做记录、抄笔记、成立各种领导小组,用“过度留痕”取代了实际工作。考核方式固化、手段单一,根据佐证资料计算分数,以记录评价工作好坏,往往忽略了实际工作成效如何、面貌变化大不大、社会评价好不好,严重扭曲了考核初衷,迫使基层加班加点、准备迎检,将“痕迹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基层负担沉重问题,表面上是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评泛滥问题,是数量增减问题。深层次原因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其中有思想根源问题,有工作作风问题,有领导能力问题,有指导方式问题,也有制度规范问题。2018年底,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今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省委落实拓展为“质效提升年”,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da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整治、促减负。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办《通知》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市级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组织推动,班子成员牵头落实、合力攻坚,以上率下、层层带动为基层减负。二是态度坚决。针对基层负担沉重实际,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全市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评务必实现“减半”目标。从市级层面定目标、强管控,制定《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任务清单》,确定今年全市性会议、文件总量同比下降50%、比省定指标多降10个百分点,督查考核项目压缩到15项、同比下降85.2%、比省定指标多降14.2个百分点。三是上下联动。建立市级班子秘书长协调联动机制,专项推进。两办统筹,督考办持续跟进,会商研判、管控调度。夯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抓住市直机关和县区“关键少数”,带头改进工作、减负提效。注重倾听基层声音,征求意见建议,以问题为导向抓整改落实,凝聚起为基层减负工作合力。四是跟踪问效。围绕既定目标抓落实、强执行,选定4个基层观测点,跟踪监测减负成效。由市委督考办牵头,采取访基层、盯机关、看现场、查实效等方式,推动减负增效措施落地。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线索、严查细纠,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76个、处理292人、*纪政纪处分232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4起,其中存在大量加重基层负担的现象和问题。从前三季度落实情况看,减负工作成效明显。市本级召开会议334次、同比下降50.22%,县区和部门会议总量减幅均在50%以上;市级文件总数535份、同比减少57.03%,县区和部门文件总数同比减少58%;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共6次、减少了92%,县区和部门开展的督查检查仅4次。
    调研中,95%的基层干部对市、县(区)机关部门工作效率表示满意。普遍反映,与整治前比,会议文件少了、抓落实精力多了,督查检查少了、指导服务多了,被动应付少了、担当作为多了,过度留痕查迹少了、真学真抓真干多了,繁文缛节少了、工作质效提升了。实际工作中,从拍板定事效率到组织实施成效,从打好三大攻坚战到推进省委巡视整改,从整治“大棚房”、河湖“清四乱”到开展“三百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呈现良好局面。
    从减负排名前10和后10名对比看,一方面,一些文件、会议“大户”减量幅度很大,减负有空间,是必要的、可行的;另一方面,一些“小门小户”单位反倒减的不好,甚至不减反增,说明减负不能留死角,必须全覆盖。
    调研中,清醒地看到,目前减负还不彻底、不到位。面上的负担大幅减少了,但隐形的、变种的、不必要的负担仍然存在,旧式存量未尽销、新型增量又衍生,各种钻空子、变方式、打擦边球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尚未根除,导致基层负担仍然较重。这次市委常委班子征求意见过程中,涉及我工作范围反映比较集中的意见,就是“当前印发文件多、会议过多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建议加大整治力度,坚决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主要表现在:
    1、文件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发文玩“数字游戏”,“降格以求”,不占文号、不套红头,以白头文、便函、交办单、工作提示等安排工作,甚至以给领导干部的一封信方式,转交事项、交办任务。尤其是省里统计口径调整前,一些单位觉得这些不占文件数量,便无所顾忌,盲目发文、随意行文,化整为零,麻雀战术,挖空心思做正式文件“减法”、非正式文件“加法”。有同志坦言,“精简文件在基层是明减实不减,“小而杂、多而乱”。
2、会议种类繁多、规避统计。统计口径调整前,大会不让开了,就开专题会、业务会、协调会,除了常规的会议,还有为数不少的“学习”、“讲座”、“培训”和“座谈”,变相开会、加码部署。有些已经开到基层的会议,还要把下面的同志请上来,坐在一起“议一议”,相同的要求反复提。这种现象曾一度被忽略。有同志谈到,赶会陪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