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XX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就下一阶段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参加今天会议的有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是奋战在农村工作一线的骨干力量。可以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压实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农村发展的“家底”,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更是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管好用好“三资”,事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希望大家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认真听、深入学、用心悟,确保会议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是关乎人心向背、基础稳固的重大政治问题。全镇上下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加强“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三资”管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个基础牢不牢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经济的实力和群众的拥护程度。“三资”是集体经济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如果“三资”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甚至被少数人侵占,不仅会掏空集体经济,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反之,把“三资”管好、盘活、用出效益,让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让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群众自然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跟党走。因此,抓“三资”管理,本质上就是在抓基层政权建设,是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大厦。
    第二,加强“三资”管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保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这五句话,哪一句的实现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需要资金投入,改善人居环境需要资产支撑,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需要资源反哺。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实现这一切的“源头活水”和“压舱石”。据初步统计,我镇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已超过8000万元,拥有各类集体土地资源近10万亩。这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仅仅是“躺”在账上、闲置在村里,就是一笔死资产。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才能将其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说,“三资”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
    第三,加强“三资”管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基层信访矛盾中,有相当一部分缘于“三资”问题,比如土地承包不公、集体资产处置不透明、财务收支不公开等等。这些问题看似是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导火索”。加强“三资”管理,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制度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就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一个地方的“三资”管理得好,财务公开像“玻璃缸里的金鱼”一样清澈,干群关系必然和谐,基层治理必然有序。这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
    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即“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加强“三资”管理,正是对“三抓三促”行动最生动的实践和最具体的检验。管好“三资”,考验的是我们干部的学习能力、政策水平;落实好“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体现的是我们的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盘活用好“三资”,实现保值增值,检验的是我们的发展效能和为民情怀。全镇各级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要求上来,将“三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铁纪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我镇“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各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清产核资工作也进行过多轮。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放大镜”审视问题,用“显微镜”剖析根源。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镇“三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家底”不清、底数不明的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部分村庄对集体资产的概念模糊,清产核资不彻底、不全面。有的只清了资金和看得到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对集体所有的山林、水域、荒地等资源性资产没有进行全面登记,导致“账外资产”“账外资源”大量存在。有的对历史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梳理不清,成了一笔“糊涂账”。据前期摸排,全镇约有15%的村,其资源性资产台账仍不完整,存在漏登、错登现象。家底都搞不清楚,管理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是管理不规范、制度悬空的问题比较普遍。虽然我们制定了不少制度,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在行动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让,不按规定进入公开交易平台,搞个人说了算、亲缘说了算,存在“人情包”“关系包”,造成集体利益流失。有的村财务管理混乱,“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民主监督程序形同虚设,“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透明,群众意见被忽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成了“稻草人”摆设。
    三是利用效率低、效益不彰的问题相当突出。“重管理、轻经营”的思想在一些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大量的集体资产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比如,一些村的旧村部、旧学校、闲置厂房常年“铁将军”把门,风吹雨淋,不仅没有创造价值,还在不断折旧贬值。部分集体土地的承包价格长期不变,远低于市场价,租金收缴率也不高,有的甚至拖欠长达数年。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有超过2000万元的经营性固定资产利用率不足60%,每年因低效利用或闲置造成的潜在收益损失可能高达百万元以上。这种状况,既是对集体财富的巨大浪费,也是对村民利益的严重不负责任。
    四是监督乏力、责任缺失的问题需要警惕。一些干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镇级层面的指导和监督检查还不够深入、不够经常,对发现的问题追责问责力度偏软。村级监督委员会成员多为兼职,自身能力和权威性不足,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这种“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局面,为“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法纪意识淡薄、能力素质欠缺、责任担当不够。对此,必须高度警醒,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解决。
    三、聚焦关键环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总牵引,坚决打赢“三资”管理提质增效攻坚战
    解决“三资”管理中的沉疴积弊,必须下猛药、出实招、求长效。要以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我镇“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第一,以“抓学习促提升”为先导,全面武装头脑、增强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力是成事的基础。一要学深悟透政策法规。各村“两委”班子要带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资”管理的最新政策文件,比如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真正搞清楚“红线”在哪里、“底线”是什么,确保一切工作都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二要学懂弄通业务知识。今天的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大家要主动学习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合同签订、平台操作等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业务骨干下村指导,手把手教、面对面讲。三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要走出去,学习周边先进地区在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成功案例,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比如XX县XX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产业,XX市XX村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等做法,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第二,以“抓执行促落实”为核心,坚决堵塞漏洞、规范运行。制度的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6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