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十四届市委深改委第七次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刚才,相关单位的同志汇报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进展情况,讲得都很好,各有亮点,也点出了问题。总的来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成员单位能够坚决贯彻落实改革部署要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谋划实施了一批符合我市实际、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了前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在此,我代表市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向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改革推进不平衡,有的单位雷厉风行,有的单位则行动迟缓;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有待加强,部门间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改革举措尚未触及深层次矛盾,“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少数干部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还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是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人民。社会体制改革聚焦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成效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不断破解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第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优化社会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激发社会活力提出了迫切要求。一个高效能、高品质的社会服务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例如,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稳定社会预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风险防范、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压力持续增大。面对新形势,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现代化转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要求我们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XX。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下一阶段,社会体制改革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拿出硬招实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四个亲自”的率先垂范
  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领导干部的担当与作为。市委反复强调的“四个亲自”要求,即“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是检验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是否真正把改革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经验交流”。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
  一要做到“亲自部署”。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一把手”,必须把改革工作摆在最突出的位置,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革方案,亲自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对于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改革,更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比如,我市正在谋划的“数字政府”驱动下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涉及数据壁垒的打破、业务流程的再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亲自部署和强力推动,单靠某个部门是难以协调完成的。
  二要做到“亲自把关”。改革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单位、本领域牵头的重大改革方案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方案设计科学、路径清晰、措施有力、风险可控。不能满足于部门报上来的文件,要深入研究,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防止改革方案脱离实际、大而化之。对于方案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财政风险,要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充分论证,把问题想在前面,把预案做在前面。
  三要做到“亲自协调”。社会体制改革往往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障碍。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遇到关键资源配置不到位的问题,遇到现有政策法规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出面协调、亲自推动解决。要发挥好“总指挥”和“调度员”的作用,打通改革的“中梗阻”,确保改革的各个环节能够顺畅衔接、高效运转。
  四要做到“亲自督察”。抓改革,就要一抓到底。部署了不等于落实了,发文了不等于完成了。要建立常态化的督察机制,定期跟踪改革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改革一线,既要看台账、听汇报,更要看现场、访群众,掌握第一手情况。专项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督察“利剑”作用,启动并用好约谈、通报等问责机制。对于那些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得力,导致改革任务严重滞后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约谈,限期整改;对问题突出的,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形成强大震慑,确保市委的改革部署要求在每一个层级、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刚性执行。
  (二)健全推进机制,探索“清单管理”的有效模式
  有效的机制是推动改革高效前进的“加速器”。针对当前存在的协同性不强、合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要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各项改革任务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要建立“三张清单”:一是“任务清单”,将年度改革总目标分解为一项项具体的、可操作、可量化的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改革内容、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限。二是“责任清单”,逐一明确每个项目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以及具体责任人,将责任压实到岗、具体到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三是“问题清单”,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动态收集和梳理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分析症结所在,提出解决方案,实行挂账销号管理。这“三张清单”要向社会适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倒逼压力。
二要优化协同联动机制。社会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专项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推动、督促检查的枢纽作用。各牵头单位要主动担当,积极对接上级对口部门,掌握最新政策动态,同时主动协调配合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进展、研究问题,形成工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377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