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左,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三年级

山径文学社作品(青涩当年)

五个倒霉故事

肖殿群

小 引

大凡一个人运在则已,时运一去,倒霉就一杆子倒到底啦!聂老师的“孽”兴许是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所以倒霉的事就一古脑儿全倒在他头上了,弄得他焦头烂额。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背时!”

第一个倒霉故事

天刚放亮,老姆妈(老妈妈)拖着脏巴巴的烂布鞋颤出来,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嘴里唠个不休;细伢子(小孩)揉着睡眼,拿着草索,赤着脚板走向牛棚;女人打开鸡埘鸭笼,屋子里于是“咯咯嘎嘎”地热闹起来。女人又钻进厨房,那白色的炊烟便袅袅地升起来了。

等到熬了夜的男人们掀开房门,望着白日和蓝天唉声叹气的时候,学生们已经背上书包上学去了。而我们的聂老师呢?却还在沉睡未醒!

“嗵嗵嗵……”娘子闯了进来,一向得意的灰母鸡赶紧“咯咯”着晃动她的肥屁股迎上去。谁知“笃”地一脚,滚一边去了。娘子“呯”地撞开房门,“呼”地撩开蚊帐,劈头盖脸一顿好骂:“挺你的尸!摊你的骨!田里的水被别个捅得屁干毛净,你死了?你埋了?”

睡在身旁的细伢子“哇”地哭起来。聂老师艰难地睁开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张大了嘴,莫名其妙地望着她。

娘子更火了:“还望着我干什么?以后大的大,小的小,饿个半死不活,你到田里挖泥巴嚼去!”

“怎么了?”

“怎么了!你守了一夜好水!睁开你的狗眼睛到田里去看看,田里全部裂开了白缝!哼!今天说我懒,明天说我不会做事,你呢?天天晚上守水守水,守的水在哪里?”

这可冤了!连夜来聂老师都是十八里黑路摸回来守水,昨夜又是一个通宵不眠,田里不是起了大半丘水了么?

第二个倒霉故事

要想讲得眉是眉、须是须,还得抹点弯儿。

早些年,聂老师因“白专”被“抓典型”开除回家后(注:“白专”是文革词汇,专指那种只知道埋头钻研业务不重视“政治”的人),倒为家里的住房忧心了。瞧,一个房门两张床,还有米桶、便桶、坛坛罐罐之类,一家人屁股都转不动。晚上睡在床上,风一吹,只听见柱头椽子吱吱扭扭地响,就像祖辈们古时留下的“摇篮曲”。于是聂老师辛辛苦苦整平了一块地基,买回了一批建房原料,要作长远之计。

高考制度一恢复,聂老师又回了学校。他一连发表了几篇论文,当了教研组长,送走了三批大学生。虽然家里那堆准备用来烧制最后一窑泥砖的柴草早已腐烂为土,但他却成了全县、全地区有名的“把关教师”,声名鹊起。

不料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又使“半边户”聂老师慌了手脚!(注:自己作为家庭主要劳力却在外工作、有工资,非农户口;而妻儿却在农村种田,农村户口。于是心挂两头、两头奔跑又两头都做不好的人,那时叫做“半边户”。)娘子没文化,正事干不了,泼劲儿有余。大女儿又在上学,四五亩责任田难道荒芜了不成!而且建房大业已箭在弦上,还有砂子呢?石灰呢?砖瓦呢?没奈何,聂老师只好“南北转战”了。

聂老师种了四亩双季稻,(注:当年南方农民一年中在同一块稻田里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叫做种“双季稻”,非常辛苦但并不高产。)经常抽空回家摆弄稻田。眼看着今年稻谷能增产,聂老师就订购了陈师傅一窑砖货,打算秋收后便动工建房。

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左,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三年级

(聂老师种了四亩双季稻)

然而学校老师们有意见姑且不说,仅是那几个最有希望上大学的学生借故转走,就使雄心勃勃的聂教师黯然伤神……岂料老天也来落井下石:早稻正在扬花抽穗呢,却连续两个月不下雨,水贵如油,稻田里都裂起了白缝。娘子不肯熬夜守水,只是间或偷偷去扒扒人家的田坝口(稻田出水的缺口),再和人家飞天吵上一架。这样就全靠聂老师从学校偷偷跑回来开夜车守水……

谁知昨夜……嗨!

昨夜,大家又为争要一股小溪水吵上了。穿白衬衣的“炮筒子”明忠自知理亏,便发起古董脾气来:“大家都莫要!”乒乒乓乓一顿锄头,那股救命溪水便顺着缺口“哧哧”地流下了凹进的大路。聂老师见了,就带头批评了几句。明忠慑于众威,独木难支,终于采取了“战略退却”,不吱声了。于是大家把水一股股分好……

夜深了,人们一个个熬不住,打着呵欠回家了。最后明忠也走了,那股水便归了聂老师一个人--他实在舍不得走。

过了许久,田里终于起了一层水。聂老师找到一块大石头,搬向田坝口,不提防“扑”地一跤跌起,摔掉了眼镜,眼前便成了“米汤糊糊”。

他摸索着安放好石头,满意地坐到田埂上,正想打个盹,一丝愁云又从心头升起:高考迫在眉睫,而他还要天黑跑家里、天亮跑学校,他这个重点班要是……聂老师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一阵微风吹过,禾叶“沙沙”作响,送来一丝慰藉。大家都夸他的稻子长得好,现在虽然旱得开始卷叶,穗子还在叶口里出不来,但只要把水保存到撒了籽,还是有个好收成的。他眼前蓦然出现一担担金色的稻谷,还有一座金色的砖房……

突然,他看见田坝口有个白影子一闪便不见了,心中一惊!他大吼一声,拼了命虎纵过去,伸手一摸,心里便安然如沐春风:田坝口里那块拦水的大石头还在呢!

“看花眼了吧?那只鬼眼镜不知掉到哪里去了?”他想。

东方泛出鱼肚白,聂老师摸到眼镜,一步一盹回到家,和衣钻进娘子臭哄哄的蚊帐里。然而,当娘子清早去检查他昨晚的工效时,却见自家田坝口的大石头下面,不知被哪个“剁脑壳死的短命崽崽”戳了一个大窟窿……

第三个倒霉故事

稻田里的蓄水连老本都漏光了,怎么不冤?因此娘子对聂老师兴师问罪之后,觉得还不解气,便虎生生地几步跨出房门:“难道就这样准了数?不行!是哪个做了这种生下儿子没屁眼的缺德事?我要去剁了他的狗脑壳才心甘!”她一手操着切菜案板,一手持了菜刀,冲出门骂大街去了。聂老师不敢挡驾。

“爸,怎么妈还没煮饭哪?”女儿放牛回来,在厨房里叫。

“糟糕!”聂老师这才想起自己也要去学校赶课的。他急忙跑进厨房,掀开饭鼎一看:空的;把手伸进灶膛一探:凉的!

“爸,我好饿!我要迟到了!”女儿哭道。聂老师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幸好从衣兜深处翻到一毛六分钱,女儿这才破涕为笑,接过钱、背上书包就跑走了。

但床上那个小坏蛋又哭了起来。聂老师可管不了这么多啦!他一把抓起床上的衬衣,根本顾不上一手的尿臭,撒腿就跑!

太阳出来老高了,聂老师急得鼻孔里拱出火来!他把衬衣抓成一团,将裤带往紧里一勒,一路跑得风萧萧兮两腿如飞也!

当聂老师抱起教案和学生作文本冲进教室时,已经是大汗淋淋,气喘吁吁了。在一双双渴求而又怨艾的眼睛面前,他带着深深的自责,开始讲课。渐渐地,师生都卷入了知识的旋涡,忘了一切……

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左,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三年级

(师生都卷入了知识的旋涡)

不料“咕”地一声,聂老师那个该死的肚子却唱起京剧来了!头也越来越重,后来就沉如灌铅了。他扶着黑板,想找个假借字的例子,可半天也想不起来--假借字?《核舟记》中好像有……不,《隆中对》中才有……那块石头真沉啊……田里的水是怎么漏走的……

“呯”地一声山响,聂老师的头生生地叩在了玻璃黑板上了。结果是:其一,黑板裂开了一条大缝;其二,聂老师额头上平地隆起了一座“富士山”!

聂老师狼狈不堪地走出课堂,又见邻居“快嘴二婆”挥汗而来,老远就嚷:“聂老师,出事了!你婆娘(娘子)把全村的田坝口都扒开了,被人家一锄头就搒烂了脑壳,现在正送医院抢救呢!你快去!”

聂老师脑袋“嗡”地一声,差点就昏倒了……

第四个倒霉故事

时间过得溜快,转眼“双抢”过去了。(注:“双抢”指农村种植“双季稻”的早稻抢收、晚稻抢种。时间一般是学校放暑假的二十天之内,必须在立秋之前将晚稻秧苗抢插下去。)

这天,烧窑陈师傅来找聂老师:“聂老师恭喜你!我这窑砖烧得大好特好!全是老火砖,红通通、齐刷刷,硬是喜人--我提个价吧:每砖五分五,怎么样?”

聂老师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才五分五,不贵!烧一窑好砖不容易:踩泥巴踩得大腿根部起‘阳子’(梅语,指皮下瘤);夏老鼠晒得三头跳,也要翘着屁股上山剁柴;一接上火就几天几夜不能睡觉,人还要被燎得干巴巴的!”

“货……”聂老师吞吞吐吐。

陈师傅急忙接了上去:“货?货可是上好的货!我也晓得聂老师会精打细算,但乡里乡亲的,好说话,五分四,这下行了吧?”

“货……我要不成了……”聂老师满脸愧色。

“怎么?不是讲得好好的吗,你想赖账?”陈师傅嘴巴如岩洞、眼珠如铜铃。

其实聂老师家的情况,陈师傅也是略有耳闻的。于是不等聂老师再说出点什么,陈师傅自己先软了下来:“唉!干脆,就算我帮你吧,四分八,这下总行了吧?货可是绝好的货!聂老师啊,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一丝无声的苦笑过后,聂老师艰难地摇了摇头,气若游丝。娘子住院让他欠了一屁股的债;早稻因旱灾来了个大减产,还烂在了田里;晚稻也过了季节插不下秧。全家只等自己此后的薄薪度春荒呢,哪里还买得起砖、修得起房?

聂老师像个泄气的皮球,软成了一团……

第五个倒霉故事

高考结束了,聂老师去理发。理发师肖云一见他进来就笑:“哈!你这头头发,就不怕喜鹊来安家落户么?”

聂老师坐定,肖云一边为他围毛巾,一边问:“理个什么头?”

“随便随便,只要能省事就行。我还有其他事呢。”聂老师说完,就展开一张报纸看起来。理发师肖云脸上跳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便顾自理了起来……

看着理着,聂老师突然觉得头上凉飕飕的了,抬头一望镜子,原来肖云给自己理的是一个大光头!理发师解释道:“聂老师,你这头乱发,只适合‘剃光头’……”

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左,倒霉的一天作文400字三年级

(聂老师突然觉得头上凉飕飕的)

“剃光头?哈哈哈哈!”满店的人不管懂与不懂的,都一齐亮嘴笑了起来。

聂老师猛然醒悟过来,脸上倏地红到了耳根,急忙丢下理发钱逃出了理发店。他不禁仰天喟然而叹曰:“老聂啊老聂,你吞了几谷箩粉笔灰,为什么今年高考剃了个‘大光头’?背时!”

赘 语

背时?这话不假。早先,大家都在“停课闹革命”(一种“文革”运动),而聂老师却偏偏躲在房子里搞什么“教学研究”;而今,人人都在喊要抓“教学质量”、要冲刺高考,他又要天天跑回家去摆弄那几亩薄田!这,还不硬是背了“时”了?

(本文写于1985年9月15日,刊于1985年11月《山径》创刊号)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与出镜人!)

编后:半边户家庭是当年农村中人人羡慕的“天堂”;无人能体味,半边户的人生又是一支悲情的旧曲――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菊花残 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 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霜……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曾用名肖波。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链接」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链接」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链接」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生日快乐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8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