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局起好步——80后书记县长谈系列汇编(32篇)(全文55520字)

目录

1.用产业发展挺起幸福鼎城的脊梁 4
2.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激活东安发展新动能 7
3.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谱写美丽茶乡新篇 11
4.突出“五个着力”夯实争创“全国百强县”产业支撑 14
5.奋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 19
6.奋力书写好鹤城发展赶考新答卷 22
7.凝心聚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走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26
8.全力打造“三个省级高地”大跨步建设澧水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29
9.打造澧水增长极建设现代新临澧 32
10.让绿色成为临湘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36
11.践行“三高四新”突出兴工强园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39
12.凝心聚力促振兴?接续奋斗启新程奋力谱写屈原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43
13.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46
14.敲钟问响 俯首为牛 耕耘现代化精美新北塔 50
15.突出“两区一中心”建设 ?推动双清高质量发展 54
16.弘扬“挺抢”精神,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桃江 57
17.擦亮“四张名片”? 奋进“全省十强”乘势开启湘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60
18.“四个坚持”谱写新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64
19.奋力绘就炎陵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68
20.奋楫笃行启新程“五区并建”擘蓝图 71
21.建设“五个新区”把“三高四新”战略落实在潇湘大地上 75
22.奋勇担当乡村振兴先行者 79
23.牢记初心使命? 勇担主职主责 建设有温度、热度、活跃度、舒适度的城市 84
24.争当石化产业“领头羊” 长江生态“守护者”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新担当 87
25.推动“一河两城”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 91
26.当好火炬手??奋进新征程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开福力量 94
27.贯彻“三高四新”战略? 践行“四个争当”使命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 98
28.聚焦六大重点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芷江样板” 102
29.以实干实绩实效 奋力建设“四城两区”新中方 106
30.统筹安全与发展,奋力展现荷塘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110
31.湖南通航?? 芦淞起航以担当实干谱写湖南通航产业发展新篇章 114
32.做好五篇文章,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117

用产业发展挺起幸福鼎城的脊梁

    推动产业发展是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鼎城区是常德市核心城区,地处“一带一部”的重要节点,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发展产业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中,我们将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以“四个双倍增”为着力点,坚持一体化发展、差异化定位、互补化布局,用产业发展挺起幸福鼎城的脊梁。
    育新兴业态,让城区更有活力。鼎城1988年由常德县改建而来,主城区是在沅江南岸一片滩涂上建立起来的,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艰难岁月,创造了桥南市场的商业辉煌,形成了第三产业撑起鼎城经济半壁江山的经济发展格局,阳明湖成为城市发展新中心,常德画墙正在打造中国壁画艺术博物馆。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盯城市这个经济发展“主战场”,通过政策撬动、项目带动、环境推动,激活资本、市场、人流、物流等各种要素,增强城市带动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制定产业扶持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吾悦广场、长安九里等“商业航母”建设,着力打造好“十里外滩金融街”“阳明湖企业总部中心”,吸引一批优质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全面发展现代物流,抓好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智慧物流园、医贸物流产业园及物流通道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和配送服务中心,构建网络发达、配套健全、功能完备、管理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桃花源机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用心打造文创产业,大力发展“画墙经济”“夜游经济”“网红经济”,积极探索“融媒体+产业”的新型运营模式,支持区属文化剧团创新发展,建设一批丝弦艺术、擂茶文化、娱乐休闲等特色街巷,让鼎城本土文化借助各种新业态进一步“破圈”“出圈”。
    显高新特色,让园区更有实力。常德高新区是鼎城举全区之力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未来五年,我们将紧扣高新特色,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县市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贡献鼎城力量。以招大引强带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紧盯“大湾区”“长三角”,聚焦“三类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招引一批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以中联建起、特力液压、中联恒通、响箭重工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抓好产业链招商,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科技创新引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培育和扶植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抓好产业研究院经济,推动区块链技术融合应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以“五好园区”创建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各类要素聚集,推动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园区形态、业态、质态“三态协同”,加快打造“千亿园区、工业新城”,力争综合实力挤进全省十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兴现代农业,让乡村更有魅力。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我们将围绕“一袋香米两壶油、一只甲鱼一把菜”,从消费端发力,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三个转向”,即从基地建设转向市场开拓、从品质提升转向品牌打造、从单品突破转向聚集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强优势产业,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推进保供产业、水产产业、油茶产业、蔬菜产业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乡一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打响农业品牌,重点打造常德香米、河洲甲鱼、鼎城茶油、泓富源蔬菜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鼎城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让鼎城农产品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发展美丽经济,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开“党建引领、镇村主导、群众主体、乡贤赞助、协会管理”的模式,让广大乡村到处一片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让居民、游客在这里感受文化底蕴,享受青山绿水,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激活东安发展新动能
中共东安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蒋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省委、省政府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东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五五一”发展思路,其中“大力实施园区攻坚,打造产业集聚新样板”是首要之义、关键之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精力集中到产业项目上,扎实做好产业发展“三主”文章,以实绩实效检验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成效。
    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方向。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东安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放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一是龙头带产业。今年7月30日,总投资78亿元的国能永州电厂1号机组点火并网,将于11月30日正式双机双投。未来五年,我们将依托国能永州电厂充足的电力资源、余热资源、附属产品资源,积极引进其配套产业,高标准建设国能永州电厂循环产业园。围绕吉他乐器产业集群,再引进30家吉他制造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年产值突破50亿元。二是老树发新芽。支持湘钢瑞和、东港锑品等传统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向精深高加工转变。借助国家焊剂检测中心落户永州的机遇,力促湘江焊材股份在中小板上市,力争把我县焊剂产业培育成为全国焊剂“单打冠军”。发挥“东安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影响力,建立行业标准,力争实现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开发、从第一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的成功蝶变,力争年产值突破20亿元。三是培育中小微。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小巨人”培育计划,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华维科技、驰普科技、菲斯特电子、瑞麟电业等科技信息产业裂变扩张、做大做强,促进毅荃服饰、凯翔鞋业等轻纺服装制鞋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坚持把“五好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创建“五好园区”为统揽,顺应园区发展新趋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实现园区产值、效益翻番,以园区高质量引领经济高质量。一是聚焦产业链。强化“链式思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设备制造及电子信息、声乐器材“一主、一特、一新”产业,锁定优势产业链、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高端企业招商,每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5家以上、建成投产15家以上,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二是构建创新链。设立不低于1.5亿元的园区产业发展资金,撬动民营经营资金投入,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加强专业人才引进,支持华维科技、湘江焊剂建立院士工作站,建设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是打通要素链。开展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质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建园理念,围绕主导产业,从招商政策、招商方向、标准厂房建设、金融支持、项目配套等方面聚集发展要素。完善产业园区评价考核体系,把园区发展的成效体现在高质量发展指标上,体现在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等综合效益指标上。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永州市是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东安是永州市“一核两轴三圈”区域经济格局中重要的“同城圈”和“协同圈”,要对接大湾区首先要在营商环境上对标大湾区。一方面,将降成本作为硬措施。充分利用东安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国能永州电厂的资源优势,在物流、用地、用能、用工、融资和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尽可能地把企业综合成本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将提效能作为软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行“一次性盖章汇”“一件事一次办”“跨省联办”等经验做法,着眼项目引进、建设、投产等环节,提速行政审批、提效企业服务、提升监管水平,实行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天候响应,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谱写美丽茶乡新篇
中共古丈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陈瑞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县,古丈将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首倡之地”担起“首倡之责”,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的新使命,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古丈新篇章。
    聚焦生态引领,擦亮绿色发展新名片。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示范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古丈样板。全力抓好污染防治。狠抓涉锰污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开展“四废”综合整治,持续巩固栖凤湖“退箱还湖”、酉水河禁捕退捕等工作成果,努力让古丈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以“美丽湘西”建设为抓手,推进龙鼻、中寨、翁草、曹家、岩排溪、坐龙峡、老司岩等2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挖掘、传承和守护好苗族、土家族等民俗文化根脉,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寨一韵”山水美景,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全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严把环保准入和绿色生产关口,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有机农业、钒系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好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生态替代文章,推动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换、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聚焦提质增效,构建优势产业新体系。紧紧抓住“高铁时代”到来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旅游康养、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三个百亿计划”,加快建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实施旅游康养百亿计划。让“山水茶乡康养古丈”成为古丈最靓丽的名片,大力推进红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栖凤湖酉水旅游度假区、坐龙峡河西通用航空小镇、默戎旅游特色小镇、高望界岩头寨森林康养小镇五大旅游板块建设,全面开启古丈全域康养旅游新时代,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施现代农业百亿计划。积极构建“两茶一养”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年内完成新扩茶叶1.5万亩、油茶新造低改2.5万亩、出栏生猪10万头、家禽40万羽以上。坚持茶叶绿色有机方向,全面提升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能力,努力把古丈打造成武陵山片区有机茶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实施新型工业百亿计划。把新材料、新能源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着力构建新型建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民族食品加工“五大新兴工业”体系。重点打造“百亿高新钒业”集群,推进汉瑞科技、宏源新能源等现有企业投产达产和钒合金、储能钒电池等系列产品开发,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聚焦改革创新,激活追赶超越新引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劳务薪金等方式获取稳定收入,通过利益联结带动“共同富裕”。积极申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建设古丈“大数据+5G+绿色有机茶”平台,构建“一体两带三园四组团”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品牌宣传、产品销售新业态。推进城区配套提质。积极扩展县城“一核两翼”发展空间,加快建成古罗大道和高铁古丈西站连接线,高标准完善道路两厢基础设施和新城“四纵四横”交通网建设,结合栖凤湖开发和古阳河风光带建设,塑造以苗、土家族和茶文化为特色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茶在云中”的景观形象,努力把县城新区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项目投资聚集区和小微企业孵化示范区。积极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一门式”服务等改革,建设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双联”制度,全面推进产业链链长招商新模式,以“保姆式”精准服务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为古丈赶超跨越汇聚强大合力。
    

突出“五个着力”夯实争创“全国百强县”产业支撑
中共桂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志强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桂阳县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市委“一极六区”部署,提出争创“全国百强县”奋斗目标,以先行姿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战略机遇,突出“五个着力”,全方位夯实产业支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着力强化“七大百亿产业”主方向,科学描绘产业蓝图。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争创“全国百强县”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接省委省政府“八大工程、七大计划”,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即,依托有色科技产业园、家居智造产业园、创新创业园,集中力量打造1个年产值过千亿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攻“一业一链”,结合桂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集聚优势资源大力培育有色金属、家居智造、新材料、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七大百亿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到2025年,力争有色金属、家居智造产业分别突破300亿元,把桂阳打造成为中部著名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和全国知名家居智造基地;突出龙头带动,集成政策培育30家产值过十亿元的战略导向型企业,努力构建集聚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强劲的产业生态体系,把桂阳打造成为湘南地区乃至全省产业新高地。
    着力强化“千亿园区”主阵地,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围绕“三态协同”“三生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布局,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到14.5平方公里,构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三级空间布局。目前,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家居智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其中投产及在建有色金属企业23家、家居企业60余家,预计2023年分别突破38家、100家。探索“一园一特”“一园一链”等模式,坚持以“五好”为标准、亩产论英雄为导向,用足用活省“1+3”政策体系,打造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综合体,力争2023年在全市县级园区中率先达到千亿规模。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放权赋能和企业帮扶力度,探索市场化改革,加快打造科研、外贸、人才、金融等服务创新平台,配套完善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全力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着力强化项目建设主抓手,聚力提升产业质效。坚持项目为王,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包装储备,并做实科研、环评、立项等前期工作,创新“六看六比”“一单五制”推进机制,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等7个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全国知名家居智造基地,全力实施“打造家居智造百亿产业三年行动”,加大家居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调度推进力度,加快推进诚业、运时通、康耐登二期等企业项目落地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投产企业20家的目标,加快原辅材料市场和展销、仓储、物流等“六大配套中心”建设;围绕建成中部著名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积极探索向有色贵金属精深加工、铅锌合金、铅酸电池产品等方向拓展,依托上海电气、皓钰新材料、亿鑫工贸等企业狠抓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围绕壮大新兴产业,抓好鼎新电子二期、家兴新材料二期、南方石墨新材料、翔龙通航产业园、5G网络基站、泗洲山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主菜单,持续增强产业活力。致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主攻方向,创新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对赌招商、协会招商等模式,立足七大百亿支柱产业,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七支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精准招商,聚焦 “三类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抓实“两图五库”建设,依托有色科技产业园、家居智造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园,集中资源和力量招“龙头”建链兴链、招“高新”强链育链、招“配套”延链补链。加速发展壮大已落地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以“十亿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支持宝山矿业、翔龙通航、安培龙、帝京环保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链条、形成一个产业;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支持帝京环保、景湘源、太和辣业等企业申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打造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着力强化营商环境主保障,全面优化产业环境。严格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标准,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交地即开工”改革,放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效应,着力“四减一优”(即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优服务),打造“桂阳政务”品牌。加快园区调区扩区步伐,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用地报批效率,大力强化园区、企业和项目用地指标保障,深入落实“芙蓉人才”计划,以好政策引人、好平台拴人、好环境留人。积极构建 “1+3+N”政策体系,落实“一奖一榜一平台、一册一办一中心”工作机制,设置营商环境“110”专线,推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机制,以精准服务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让一流环境成为产业招商的最好名片、最强“磁场”。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
中共衡阳市蒸湘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曾梦龙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是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举措。蒸湘区要走在前列、多做贡献,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下好“先手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强,则经济强。做强优势产业。以华菱衡钢为龙头的钢管产业链经过几十年发展,研发、设计、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五,是名副其实的高端装备先进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产业。持之以恒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钢管之都,力争2025年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我区金融业发展基础稳固,是骨干财源产业。随着区域内市场人气更加汇聚,金融业发展潜力很大。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区开设分支机构,加强政银企合作,助力金融产业稳健发展。蒸湘地处城市中心,继续吸纳商务资源,完善高端服务,将商业步行街、长湖新区商贸圈、蒸水河沿岸商业走廊等建设为现代商贸产业示范区。做精特色产业。杨柳汽车销售街区已经成为我省第二大汽车销售中心。抢抓汽车更新换代契机,不断丰富美容装饰、快修改装、汽车文化等新业态,巩固湘南地区汽车销售中心地位和作用。实施原地倍增计划,围绕包装印刷、非食用粮食转化生物淀粉、天然胶合剂等现代包装及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等,引进高新技术,不断扩大包装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教育、休闲观光、生态康养等现代农旅文旅产业,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都市农业聚集区、近郊休闲后花园、文化旅游新高地。做大新兴产业。我区建筑建材产业这些年来势向好,推动其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加大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供给,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利用通信节点优势,积极引进大数据企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抓住“牛鼻子”——着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产业比实力,项目论英雄。大抓产业园区。园区是产业集聚洼地。钢管产业园区要重点提升产出水平,优化聚集区服务功能。杨柳汽车销售街区要着重扩园,科学规划,推动第三期建设。抓住国土空间规划契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好临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新竹乡村振兴示范园、土桥高新特色果蔬产业园、雨母山文旅休闲观光区。大抓商区商圈。推动商业步行街建成运行,形成东以商业步行街、南以杨柳汽贸城、北以金钟大雁城及西合路文创一条街、西以融冠广场为核心的商贸发展新格局。大抓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坚持资源聚焦、要素聚焦、服务聚焦、政策聚焦、力量聚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大抓总部经济。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规划布局“一楼一特、一楼一业”新楼宇,致力发展投资评估、项目策划、法律服务、市场咨询等第三方服务业。大抓招商引资。坚持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瞄准特种钢管、高端商业、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特色餐饮等领域,加强招商考察、推介、洽谈,确保新签约落地一批项目。
    种茂“梧桐树”——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产业要发展,生态是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景区、园区、街区、商区、片区建设,由区领导牵头,组建五个工作专班,构建协调顺畅、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服务产业发展。优化营商服务。探索开展“局长走流程”“秒批”“亲商安商在行动”等“营商环境优化年”系列活动,切实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撑。精准推送中央、省、市减税降费、金融让利等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以全市实施“万雁入衡”计划为契机,积极搭建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积极申报创新平台,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考核激励。鼓励各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干在一线、拼在一线、比在一线,用心用情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好鹤城发展赶考新答卷
    中共怀化市鹤城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郑明明

    方向决定道路,战略引领未来。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鹤城的征程中,要以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毅的政治担当、坚强的政治能力,用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争当怀化“三城一区”建设的新标杆、排头兵、领头雁。按照鹤城区委“强工兴旅、产城融合、康养宜居”发展思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鹤城之答”回应“时代之问”,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好鹤城发展赶考新答卷,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区间+空间”优势促“强工兴旅”,实现“鹤飞凤舞”。鹤城区位优势独特,东西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株潭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南北对接环粤港澳大湾区与珠三角,是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战略的节点城市、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区位交通优势显著。同时作为市辖区,拥有黄金坳片区产业发展自留地1万亩,产业承载空间充沛。近年来,我区发挥“区间+空间”优势,大力实施“强工兴旅”战略,鹤城产业开发区跻身“百亿园区”行列,荣获“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表彰,先后创建国家4***级景区2个、3***级景区3个,获评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创建“五好”园区,完成园区调区扩区,高标准建设黄金坳产业园,全面构建“一区三园”新发展格局,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稳步提升二产比重,大力发展工业总部经济,培育壮大“一主一特”产业集群,聚焦补链延链强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积极支持德众集团北交所上市、怀仁集团主板上市;深入推进旅游“双百”工程,加快构建“鹤飞凤舞”旅游城市联盟,力争新创国家5***级景区1个、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鹤城打造成张家界—怀化—桂林国际黄金旅游精品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坚持“互补+互促”思维促“产城融合”,助力“鹤中洪芷”。 产城融合是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近年来,我区坚持“互补+互促”思维,大力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深化“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城市建成区由56平方公里拓展至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89.4%提升至93.2%,建成湖南省唯一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优秀物流园区2个、现代商贸百亿中央商圈1个、湖南西部最大的汽车物流产业城,境内拥有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45个,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80余家,已成为湖南西部城市经济、产业经济、会展经济最活跃地区。未来五年,我们将高质量推进以鹤城产业开发区、九丰区域、山下双村区域等为核心的城东组团产城融合,以佳惠、永通为核心的高铁新城产城融合,以黄金坳产业新城和小城镇开发建设为核心的产城融合,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产城融合示范区;发挥鹤城区在“鹤中洪芷”城镇群一体化建设中的核心区和交通物流枢纽作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位;抢抓怀化国际陆港、怀化国际(东盟)物流产业园建设契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重大物流通道和特色商贸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运行效率最高、服务功能最优、辐射区域最广的大西南商贸物流枢纽。
    放大“资源+资产”效应促“康养宜居”,打造“鹤寿名城”。鹤城生态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医药康养行业成熟,境内有怀仁集团、湖南医药学院等本土优质医药健康产业、医学教育品牌资产。近年来,我区放大“资源+资产”效应,大力实施“康养宜居”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连续4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县市区,10年新增常住人口10万余人。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构建集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养生保健食品、医疗康复、中医药零售流通等为一体的大医药健康产业,建成运营侗医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建成五省边区医药康养产业基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优化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供给,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凝心聚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走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共会同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苏振

    ?***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作为粟裕故里、革命老区,会同将坚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优美环境建设工程。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争创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园区日”、政银企座谈、优化营商环境巡查等活动,全面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和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以更优营商环境打造乡村振兴投资“洼地”。坚持以优秀本土侗、苗文化引领乡村规划编制和规范建房秩序,推进“柴火月饼”、“植物染”等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抓实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厕所革命,打造独具会同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村庄。
    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富民工程。持续培育壮大茶叶、魔芋、竹笋三大特色产业,积极与湖南现代农业集团、修正药业合作,推进油茶、生猪养殖、山苦瓜等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湖南林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会同)和中科院会同生态实验站科研平台,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促进农民生产增收。坚持制造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配件为特色的“一主两特”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水平,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就业增收。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助推产业融合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引导群众创业增收。
    大力实施教育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普惠制教育,建设一批乡镇公办幼儿园、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义务教育教学点,推动优质师资力量优先向乡镇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擦亮会同教育金字招牌,启动会同一中改扩建工程,新增高中学位1500个以上,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会同、反哺会同,让更多客商因教育选择会同、投资会同。围绕“一主两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职业教育方向,加快推进县职中改扩建,培养一批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领域专技人才。坚持传承和发扬好粟裕精神、革命老区精神以及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会同乡村振兴故事,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安民工程。落细落实省委“1+5”文件和市委“九条措施”,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选好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下沉工作重心、前移管理触角,把基层党组织延伸到村民小组、社区(楼栋),落实一批党员中心户,培育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切实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实施基层治理“网格制、点长制、片长制”,打通基层治理末梢,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等行动,切实做好基层信息采集报送、政策宣传引导、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等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传递群众诉求、精细服务群众,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打牢的坚实群众基础。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项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赋能。

全力打造“三个省级高地”大跨步建设澧水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中共津市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 彭子晟
?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津市要重振工业经济雄风,再展“江南明珠”辉煌,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围绕自身产业发展、港口经济、城乡融合等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三个省级高地”,大跨步建设澧水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努力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贡献津市力量。
    全力打造全省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深耕产业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生物医药产业以酶制剂、甾体药物、植物提取、医疗器械为重点,发挥全省唯一的省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优势,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精细化工产业以全省化工园区为依托,引进环保安全保障到位的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头部企业。装备制造产业立足车桥主业,强化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产业链配套,加快向整车进军。紧扣“五好”园区标准,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坚持一切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强化产业要素在园区的协同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园区综合改革,构建高效灵活体制机制,让项目快落地、早达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坚持“亩均论英雄”,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组建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产业链发展高端智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更多院士工作站、省级甚至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力度,推行“基金+科技+政府+企业”模式,推动科技成果来津转化及产业化。全力发展研究院经济,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强的大脑,孵化、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瞄准主攻方向,紧盯“三类500强”、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全力招大引强。深化“五大对接”,紧盯发达园区、创投基金、数字经济、区块链经济等,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产业协作和项目运作。坚持“拉圈建群”,挖掘新的优质资源,以优质资源引进优质项目。
    全力打造全省开放型港口高地,推进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发展。加快津市港建设。与世界航运领军企业盐田港集团深度合作,加快中心港区、千吨级码头、散货物流集散中心、“水铁公”联运等项目建设,建成千吨级泊位20个,力争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致力打造全国内河运营标杆。建设津港新城。全力服务港口发展,按照城在公园里、公园在城中理念和第四代建筑标准,新规划城市新区1万亩,新建区域最好的学校、月子中心、养老中心、城市综合体、主题公园等配套设施,让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成为港城融合的最亮丽名片。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港区物流园,依托湘西北唯一的县级海关工作站和公共保税仓,申建海关监管场所,打造更加便利的物流运输和进出港通关条件。推进“津品出境”,开展“破零倍增”行动,争创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高地,推进城乡共建共享共荣。加快城市更新。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标,下足微更新、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分步分片推进精致街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建成落雁湖等10个口袋公园和小微湿地,建设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居住环境。实施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稳定增收,争创全国乡村振兴落地样板区。做大做强米粉、藠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镇一特”特色小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规范农村建房,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域推广“三折两制”模式,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全域旅游。以毛里湖、药山为南环,以关山、嘉山为北环,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打通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药山文化旅游景区、白衣庵溪生态旅游区、大关山乡村振兴示范片等核心节点,全力打造“南北双环”全域旅游圈。
    

打造澧水增长极建设现代新临澧
中共临澧县委书记陈章杰

    临澧人民历来有精神、有志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临澧人民自力更生,建成被誉为“亚洲第一泵”的青山水轮泵站枢纽工程;改革开放初期,太平村解放思想、艰苦创业,被誉为“湖南第一村”,成为闻名遐迩的“临澧现象”。在青山精神、太平精神激励下,临澧儿女始终矢志拼搏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牢牢把握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发展机遇,坚持“澧水增长极、现代新临澧”发展定位,谋产业支撑之重、谋持续发展之远、谋共同富裕之本,建设富饶、美丽、绿色、活力、幸福的现代新临澧。
    建设产业发达的富饶新临澧。“十三五”时期,我们凝心聚力抓产业、攻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园区,挂牌常德市新材料临澧产业园,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临澧,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力争资金不断流入、项目密集落地、总部经济凸显;抬高园区发展标杆,积极创建“五好园区”,打造中南七省钙质新材料基地、洞庭湖生态经济高端产业集群区、湘西北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湘西北地区商贸物流基地,让临澧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后劲十足的经济强县。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新临澧。美丽体现着临澧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成色和质感。未来五年,我们将以提升城镇品质和承载功能为重点,按照“产城一体、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将县城打造成服务功能高度集聚、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活力新城,让县城继续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为契机,按照规划引导、产业先行、乡村主体、示范推进原则,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倾力打造品质之城、魅力之乡和美丽村居,将临澧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新临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赢得了良好生态环境空间。未来五年,我们将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绿更浓,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工业、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多元开发,让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让绿色生态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临澧发展最持久的动能。
    建设开放发展的活力新临澧。高质量跨越发展必然是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发展。未来五年,我们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拓宽视野、解放思想,让干部思维活起来;推行交通先行战略,畅通循环,让发展要素活起来;开展对接交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让发展机制活起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长株潭现代都市圈,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接一批跨境电商平台,打通进出口贸易新通道,推进中泰东盟建材经贸产业园建设,在“走出去”中增强临澧竞争力。全力打造铁路、公路、水运等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体系,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园区结对,走出一条流转通达、机制灵活、要素聚集的增长新路子。
    建设和谐善治的幸福新临澧。幸福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未来五年,我们要重点围绕普惠就业、均衡教育、健康临澧、平安临澧等擦亮名片、办好实事,打造澧水流域返乡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县,打响临澧“红色故里,楚韵福地”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让临澧成为民生保障充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文明之地、安福之地,让生活在临澧的广大群众倍感幸福。
    

让绿色成为临湘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共临湘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刘琦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湘北门户、沿江重镇,临湘市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积极把握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发展机遇,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将绿色理念作为推进市域发展的基础理念。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系统准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以打造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示范区为契机,创建“五好园区”,夯实实体经济承载平台,聚焦绿色优势产业,扎实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壮大经济发展体量,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加大绿色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促进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大规模应用,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全社会绿色化生产。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资本对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提供信贷支持,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将绿色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临湘市化工企业多,且临近长江,企业设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环境污染风险大。面对“化工围江”的困局,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对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坚决实施整体退出,沿江的22家化工企业已经退出了9家,另外13家企业将逐年搬迁退出。化工企业退出地块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高标准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对接长炼、岳化等大厂大企,引进中科启程PB***T可降解塑料等绿色项目,加速构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高分子材料、催化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着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力。
    将绿色生态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先后关闭取缔境内所有的石灰窑26座、粘土砖厂32家,长江、黄盖湖水域实行全面禁捕,精准识别退捕渔民811人,完成了8847.49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1395.13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河长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等工作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未来五年,将一以贯之坚持绿色发展,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牢牢守住56.5万亩耕地红线,建设最美长江岸线,打造省级生态廊道。发挥临湘森林资源丰富优势,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产业,完善生态流域保护补偿机制。同时,持续实施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推进雨污水分流及配套设施改造,着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将绿色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未来五年,将打造我市“一带二园三点六区”特色农业品牌,即沿最兰坡——羊楼司107国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浮标、茶叶2个产业示范园区;生猪、豆制品加工、红薯食品加工3个示范点;水稻、油茶、茶叶主产区、沿江环湖稻虾生态农业示范区、污染耕地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城乡结合部休闲康养农业示范区。同时,立足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切实开发“6501”国防体验游、垂钓竞技游、长江文化游、休闲农业观光游等旅游产品。利用好壁山苏区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快五尖山森林公园、黄盖湖等景区建设,引导发展农家餐饮、庭院经济等业态,培育一批网红打卡景点,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十三村食文化建设,带动旅游购物。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全域旅游,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践行“三高四新”突出兴工强园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中共汨罗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 林恒求

    汨罗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的城市,在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负重奋进的骆驼精神的强烈感召下,全市人民向着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坚实迈进,闯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汨罗路径”。这其中,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着力点和强引擎。接过接力棒,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目标和方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加速壮大循环经济和工程机械配套等优势产业,建强两个特色园区,以发展模式的“专精特新”促推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彰显汨罗担当和作为。
    以“专”的思维做好园区规划。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落实“五好”园区建设要求,建立科学系统的产业选择、价值链定位、园区配套增值服务需求规划体系。按照“一区两园”(一区: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园: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整体设想,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高标准编制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功能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产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高度衔接,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同步做好调园扩区工作。按照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原则,精准确定主导产业,科学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园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严守“三线一单”发展底线,强化空间、强度、排放管理,推动整体经济向绿色化、低碳化、安全化、循环化转型。
    以“精”的品质服务实体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罗城店小二”制度,一企一策,专人专班,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一网通办” “一门通办” “全程代办”,强力清理整治违规收费,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高标准、高起点建好高铁新城,精准提供水利、电力、路网、管网、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生活配套项目落户园区,深化产城融合。布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项目招商阶段同步邀请金融单位参与谨慎性调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加快建设湘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规划建设循环经济职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校产融合,依据企业需求加强人才技能培训,提高产业技术人才匹配能力。
    以“特”的优势壮大产业集群。立足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四大特色主导产业链,做强“大龙头”,培育“小巨人”,5年内建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家、50亿元的企业2家、10亿元的企业15家,成功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发挥正威集团、攀华集团、振升集团、中塑新能源、三兴精密等产业链深加工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到2025年,再生铜、再生铝、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产业年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100万吨、150万吨,废钢废不锈钢、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产业年交易量分别达到200万吨、300万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坚持“一集群两中心”产业定位,瞄准500强企业上下游和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6大主机企业配套,从主机企业所需的工程机械关键总成零部件、标准件、结构件企业、表面处理企业进行选商、招商、重点帮扶,推动长沙工程机械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提高到50%,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配套产品贡献率达到30%。
    以“新”的举措提高发展质效。建设面向市场的园区服务机构,剥离园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突出园区经济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打破选人用人身份壁垒,推动“全员起立”人岗相适,积极探索“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公司化管理模式。继续深化“政企合作、两地共建”合作模式创新升级,发挥区位优势,与湖南自贸区、长沙经开区形成产业联动。建立以“五好”园区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以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税收、能耗、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亩产效益评价,严格考核,奖罚兑现。树立工业互联网思维,建好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项目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系列组合拳,使汨罗经济发展保持在高质量轨道上运行,不断提升产业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打响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品牌。
    

凝心聚力促振兴?接续奋斗启新程奋力谱写屈原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 万东

    7月14日,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作为由1958年围垦而建的大型国营农场改制而来的县级行政区,经过一代代屈原人的接续奋斗,农业产业基础愈加深厚,农村改革成效愈加显著,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誉为农垦改革的一面旗帜。今天,接过屈原发展的接力棒,面对乡村振兴的大机遇,我们将切实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立足于“农”字这个最大的区情,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争创国家农高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屈原样本。
    聚焦农业“强”,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也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必须抓紧抓牢。壮大一批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率,培育壮大一批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建设大美湖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发展优质稻、小龙虾、西瓜、栀子和蔬菜等5个万亩以上基地,重点打造“屈原稻虾米”“屈原黄栀子”“屈原小龙虾”“屈原黄茶”等特色品牌。挖掘一批特色旅游资源。走稳农旅结合之路,大力发展体验休闲农业。深入挖掘特有文旅资源,有序推进罗子国城遗址公园、芈月旅游度假村建设,办好环洞庭湖绿道自行车赛、广场舞大赛、龙虾美食节等特色赛事,不断提升屈原文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聚焦农村“美”,推动农村生态宜居宜业。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推动乡风变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农垦精神,巩固好综治工作连续15年排全省前列、连续10年保持省平安区称号等来之不易的成绩,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乡风,不断增强人民安全感、幸福感。推动村容变美。扎实推进村庄规划,引导乡村有序建设。发挥好“五老”、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运用好“绿色银行”“门前三包”“五老一新”等长效保洁创新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农村改厕成果。推动环境变美。加强环境治理,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十年禁渔和“洞庭清波”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治理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丽乡村。
    聚焦农民“富”,推动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共同富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富”的成效。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精心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灵活运用财税、土地政策、科技帮扶指导、引入社会力量等手段,大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富”的本领。以我区惠众五星级休闲农庄和全省最大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学校为载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训,对种粮大户、村“两委”干部、扶贫对象、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提升广大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涵养“富”的动能。广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进优秀乡友回乡兴业,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人才内培外引,研究出台具有屈原特色的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十万屈原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苦干实干,砥砺奋斗,努力将屈原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书写乡村振兴的屈原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中共韶山市委书记? 曹伟宏

    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将积极响应党中央“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时代号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找准贯彻“三高四新”战略的切入口和发力点,继承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持红色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列。韶山是湖南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龙头。我们将扛牢“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政治责任,聚焦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和世界级红色旅游目的地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化建设管理及核心景区保护,修缮和恢复农民运动考察旧址等红色资源,发挥韶山干部学院等在教育培训上的引领作用,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打造常学常新、情景交融的思想政治课堂和党性、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锻造深植红色基因、彰显韶山特色的全国知名党建品牌,引导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汲取砥砺奋进力量;高水平建设和运营好科技创新小镇、“两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月壤馆、最忆韶山冲、红色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项目及资源,着力催生一批内涵丰富的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与省内外红色景点协同联动、串联成线,共同擦亮“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红色旅游品牌。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五好园区创建走在前列。近年来,我们把园区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主阵地,狠抓产业项目建设,获评全省“落实创新引领战略等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高新区”。我们将把握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以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三一(韶山)产业园、雨韶“飞地”产业园、碳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达效,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优二进三”“腾笼换鸟”,加强主、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韶山高新区跻身省级“五好园区”创建前列。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韶山地方小、影响大,改革创新措施易落地、易调整、见效快,近年来承接的国、省试点示范项目有近50项。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和省委部署的“四大改革行动”,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韶山经验;同时,主动对接湖南自贸区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红色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将韶山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县域开放发展新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省级净零碳示范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打造全域美丽样板;坚持高标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科学开发温泉等资源,建设一批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星级乡村旅游区,着力打造群众首选的生态康养和休闲旅游目的地,让生态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坚持城乡融合,推动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前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三产融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在有效衔接、顶层设计、产业融合、改革创新、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上走在前、作表率,把韶山打造为展示湖南城乡面貌的靓丽名片、全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方面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兜牢安全生产底线,扛稳政治、意识形态、政府债务等领域重大风险防范责任,努力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敲钟问响 俯首为牛 耕耘现代化精美新北塔
中共邵阳市北塔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姚文娟

    ***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勉励湖南要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每一个高地的背后、每一项使命的践行,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北塔建区至今24年半,区划面积84平方公里,历届北塔人发扬江北建区精神,从无到有,接续奋斗,拓荒出这方新城。开启新征程,我区一二三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如何提升?乡村振兴如何做实?科技创新如何破题?都是我们这一届政府班子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年7月区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四区二城”战略,建设现代化精美新北塔,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北塔目前最当紧的便是解决群众上学、就医、购物难,企业招商落地难,乡村振兴实施难等问题。
    继续锚定“三个不过江”目标,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建区24年来,区内至今没有一所公立高中、一所综合性医院、一座大型购物中心,上一届领导为此制定了“三个不过江”的目标,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在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当接续奋斗,敲钟问响。针对就医问题:与邵阳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化合作,短期内利用现有江北院区建设第二门诊部,打造妇幼专科医院,今年春节前后投入使用;下阶段于北塔路西侧、云山路以南186亩医疗卫生事业用地中,规划120亩土地建设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以新滩医养中心为模板,探索铺开“医养结合”新模式,实现老年人康养、就医不出镇。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缓解基层卫生院设备陈旧、力量不足、功能单一现状。通过几年努力,实现群众“就医不过江”。针对购物问题:我区多次与新城控股、中铁建集团洽谈,考虑在雪峰桥周边引进建设商业综合体、主题公园,以片区开发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以更好满足群众娱乐、购物需求。目前进展顺利,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本月底即可签约,建设湘商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下阶段将积极争取市级层面支持,持续跟进企业需求,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项目落地投产,实现群众“购物不过江”。针对就学问题:想方设法增加学位,提高教学质量。每天早上我们都有学生乘坐汽车或轮船到大祥区上学。必须加快北大新世纪附属博雅公学项目土地报批,推动项目尽快开工;按照教育均衡发展要求,请求市级层面优化学校布局,加大对雪峰学校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将市区中学优化整合,以十四中校区为基础新扩建一所重点高中学校,结束我区无公办高中的历史。同时通过与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选送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加大招教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式,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将北塔教育品牌擦亮,形成灯塔效应,逐步实现“教育不过江”。
    紧扣产业振兴这个龙头,提高乡村振兴成色。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的关系和“鸡与蛋”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唯有产业兴才能吸引人才返乡,才能留住人才,实现良性循环和乡村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振兴上沿用脱贫攻坚的机制,政府加大投入,搭建平台。北塔区有14个村,30个社区,集体经济过10万的村(社区)13个,过30万的村(社区)5个,建立村集体合作社32家。我们定位市区“菜篮子”“果盆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瞄准市区人群周末假期休闲需求,打造一批旅游观光的乡间景区。具体来说,就是要扩大目前基本成型的蓝莓、黄桃、桑葚、小龙虾等特色种养业规模,规划村域间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以江北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中农联冷链物流园为平台,畅通蔬果销售渠道;探索建立“政府+电商+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实现电商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无缝对接;鼓励万茂农业、呙氏老农民等社会资金与村集体合作社合股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打造“小丹霞”观光旅游度假村、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和百年柿林网红打卡点,加快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万桥片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北塔区是邵阳市民营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北塔人历来敢于创新,自强不息。下一步我们将盘活二广高速连接线周边闲置厂房及工业用地,为拥有发明专利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由政府“筑巢”搭建平台,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强化综合扶持,通过财政奖补、金融支持、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企业难题。同时,通过绩效管理、晒绩问效等方式调动全区上下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行动自觉,激励干部真抓实干、精抓细干、埋头苦干,形成“事上见”的鲜明导向。

突出“两区一中心”建设 ?推动双清高质量发展
中共邵阳市双清区委副书记、区长? 江韬

    ***总书记视察湖南,赋予了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的使命,为湖南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省委书记许达哲在邵阳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兴产业、强实体、抓改革、扩开放,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双清区作为邵阳市的全面小康一类县区,将勇担使命,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双清区打造成湘中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金融文旅中心。
    坚持工业强区,建设湘中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双清区是邵阳市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邵阳经开区坐落于双清。今后五年,双清区将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以三一专汽、邵阳纺织机械等为骨干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种玻璃谷”。全面对接经开区产业配套需求,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智能家居制造、时尚用品、中医药、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双清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以维克液压上市破零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个转企、企转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工作力度,发展培养规上企业、小巨人企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提升双清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成全市引资引智中心和企业孵化中心。精心办好全球邵商大会,围绕主导产业,紧扣产业链建设找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配套企业,推动招商引资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商业活区,建设湘中湘西南商贸物流集聚区。双清区集中了市区70%以上的商业贸易。今后五年,双清区将充分利用商贸集聚区优势,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方位打造“商业圈、市场群、专业街、物流园”大商贸格局。积极推进新老城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强步步高新天地、人民广场商圈等成熟商圈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友阿国际广场、千禧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直播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怀邵衡铁路东货场建设,打造大宗货物仓储中转、交易配送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都市物流总部业态,打造智慧型现代物流网络。整合现有建材、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推进仓储、快递、城市配送等生活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商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坚持融合兴区,建设湘中湘西南金融文旅中心。双清区是邵阳市工业发展主园区,且即将成为全市新的行政中心。今后五年,双清区将充分发挥经济性要素集聚效应,加快邵阳金融城片区建设,集聚金融机构、企业总部、金融相关中介服务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邵阳市“五馆一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演艺娱乐、电影产业、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姚喆故居、“资江——邵水”沿江风光带、佘湖山、紫薇公园以及莲荷等近郊村镇为依托,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传统文化街区、工业遗址公园、生态康养目的地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品牌。认真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生态融合发展,以特色文旅小镇引领乡村振兴。
    

弘扬“挺抢”精神,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桃江
中共桃江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周登高

    湖南“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纵深推进,为桃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我们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揽,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挺身在前、全县上下抢抓机遇的“挺抢”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推动***总书记对湖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桃江落实落地,全力建设新时代美丽富饶幸福新桃江。
    三维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地处雪峰余脉、洞庭尾闾、重农固本的桃江,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高度立标杆。坚持创新引领、典型示范,积极创建桃花江竹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力争打造省内标杆、国内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眼深度促提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为先,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基础良好、特色鲜明的中心城镇和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力争呈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画卷。着眼广度抓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帮扶发展相对落后的村落,全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人民奔向共同富裕新目标。
    三产融合,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笋竹产业“接二连三”作用。依托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115万亩竹林资源,积极发挥竹林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贡献,紧跟“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新趋势,全面提升竹资源利用率、竹产业附加值,打造“三湘竹业第一县”、全国笋竹产业强县。充分发挥桃江制造“骨干中坚”作用。务实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推动传统建材、装备制造产业守正创新,持续做大做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向新型装配式建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零配件和汽车零部件、中高端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不断迈进。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串联牵引”作用。围绕“桃花江是美人窝”品牌,突出“美人、美竹、美景、美食”和运动休闲康养发展主题,打造美容美体、竹林康养、生态民俗等特色产品,推动“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链接内外”作用。创新运用“电商+”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淘宝镇”“淘宝村”,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升级版”,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推动更多“桃品”出湘、出海。
    三化共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强化公共基础。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更高品质“山水新城”。坚守生态底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电、路、气、通讯、广电、物流“七张网”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极简审批服务,全面优化政务、法治、人文环境。聚焦群众新时代新期盼,着力解决“车位、学位、床位、厕位”等问题,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持续深化公共保障。依托桃商总部经济基地、电商创业园、网络货运基地等平台,打好政策组合拳,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积极跟进“五大保险”政策服务优化,持续关注关怀老弱病残幼和特殊困难群体,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广度、深度、细度,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三治齐襄,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持续建强“掌上桃江”***PP功能,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切实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强作风、优环境,共建清廉桃江”行动,弘扬“挺抢”精神,建设法治、诚信、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不断优化“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平安桃江。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化治理以及志愿者、乡贤妇贤等作用,充分激发群众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擦亮“四张名片”? 奋进“全省十强”乘势开启湘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80后书记县长谈
中共湘阴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刘世奇

    湘阴地处岳阳南部,紧邻省会长沙,在省市“十四五”规划区域经济格局中,是多重战略叠加辐射的重要板块,也是长岳双向对接融合的黄金节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凸显。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贯彻省委“三高四新”战略,落实岳阳“三区一中心”建设部署,围绕奋进全省十强县目标,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力书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全面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擦亮省会卫星城名片。湘阴南部与望城区接壤,距长沙中心城区仅18公里,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周边5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已全面融入省会半小时交通圈。未来五年,我县将坚持以交通融长为先导,加快推进岳望高速金龙互通、芙蓉大道北延至屈原、湘江北路湘阴段建设,力促许广高速茶亭互通与长沙绕城高速连接线、平益高速湘阴段早日建成通车,力争拉通雷锋大道北延线、樟树港湘江大桥,启动虞公港码头、虞公港至汨罗古培塘货运铁路专线建设,积极做好长岳城际轻轨、长沙市地铁1号线北延线工程前期工作,着力构建“五纵三横三轨一港”立体综合交通路网,形成多路连接长岳、纵横高速相连、深水内河良港、同城轨道布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1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