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机关人员三办能力(全文7710字)

如何提高机关人员三办能力

同志们:
   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今天是最后一个专题,设置这个专题主要是针对我们机关而言的,主题就是按纲指导、依法抓建的问题,为什么再次把培训的内容定在“三办”上,我想作为基层的机关,是服务指导单位的,作为机关干部只有提高“三办”能力,才能科学指导、按纲抓建、精准帮带。我认为:“三办”是个老话题,是一个机关干部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项工作,也是机关干部最经常,最基本、最大量的岗位实践活动,是履行职责、推动工作。指导单位的基本功。“三办”水平的高低,我理解既体现的是一个单位的形象,又检验了一个部门的水平。今天,我就围绕“坚持严实标准,提高“三办”能力”这个主题,与大家作个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机关“三办”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说“省市机关”是直接面对基层的一线指导机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县衙门”。调整改革后,机关人员编制明显减少,“小马拉大车”的特点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上一级领导机关的严谨细实作风,又要有基层领导机关的良好形象素质,从单位调整改革两年工作实践看,机关在“三办”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差距,这个差距,我感到:差在准确理解把握上级和本级党委决心意图上、差在科学依法指导主动服务单位上、差在严实工作作风、精细工作标准、树立良好形象上。我们从办文、办会、办事上回顾还有哪些不足:
   (一)在办文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精”:一是领悟意图不精确。机关办文都是遵“令”而作,必须明白为什么写、给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等。但有的同志,对领导意图领悟的不深,把握的不准,不能准确地将领导的想法落实到文字上。二是结合实际不精准。机关公文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有的同志闭门造车有余、调查研究不够,主观臆造有余、实事求是不够。用领导评价:“没什么大毛病,也没什么大用处”,主要是不接地气。三是办文态度不精细。机关公文作为一种上传下达的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权威和效力,容不得半点差错。我们有的同志平时办理文电不按要求行文、不按程序报批、不能逐级把关等问题还时常存在。
   (二)在办会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会前准备不够充分。会前准备是开好会议的前提,必须周密筹划、滴水不漏。我们有时办会“大问题不出,小问题不断”,比如:有的会前向与会领导请示汇报不够,来了的没座签,有座签的人没到,还有的座签摆放次序不对。二是会间服务不够到位。会间服务是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的关键,必须时刻关注会场动态,跟进搞好保障。有的同志领导一落座、会议一开始,就有松口气的思想,盯不紧会场,甚至离开会场干别的事,导致有时领导的一些临时要求而无人应领。三是会后盯抓不够及时。盯抓落实是会议的“下篇”文章,单位领导反复强调:要在会议的“做”功上下功夫。有时我们还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思想,盯抓不深入、反馈不及时,落实不具体、不到位现象还时有存在。
   (三)在办事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缺乏”:一是缺乏严谨性。周到细致、不出差错、没有纰漏,是办事的一般要求。有的同志,办事不够精心,承办一项工作有头无尾,丢三落四,漏洞较多,不仅影响了办事效率,还牵扯了领导精力。二是缺乏预见性。预见性就是对领导交办的事预有打算、预有准备、预有安排。有的同志平时做“有心人”不够,领导询问情况回答不上来,跟领导下单位提前安排不好,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缺乏灵活性。办事灵活就是能根据领导的意图,灵活处置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有的同志习惯于机械地执行领导的指示,一旦遇到领导尚未明确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反复请示,看似对领导的指示执行很坚决,实际上呆板行事、不动脑筋。
   二、如何组织好“三办”
   (一)关于办文。就文种而言,可分为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等12个种类。在办文方面,要重点把握四个环节:一是围绕要求定主题。要抓住“鲜明、突出、新颖”3个要素。鲜明,就是主题要鲜明醒目,要表达什么思想,说明什么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使人一接触文章,就能把握其基本思想、主要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突出,就是主题要突出重点,提出或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十分明了;分析问题要突出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达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新颖,就是主题要新颖引人,必须感应时代最新潮流、符合上级最新精神、紧贴单位最新情况、反映群众最新需求,从而很快进入群众视野、引起群众关注、启迪群众思维、指导群众行动。二是紧扣主题理思路。要突出“高、新、实、清”4个要点。高,就是论事起点要高。正如有的同志说:“机关干部不能以领导身份办事,但必须站在领导身份来想事”。尤其是领导的讲话材料,必须转换角色、站在全局思考问题,力求“小官”讲“大话”。新,就是材料要有新意。我们有的同志写材料,今年套用去年,明年套用今年,年复一年老一套,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家不愿意看,更没什么指导作用。实,就是为文要虚功实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不能不着边际地讲空话,讲大话,没有着落提原则要求,片面地追求新奇,要用实在的东西去打动人、启发人,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清,就是思路要清晰明了。搞清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以及问题的主次;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事先安排好。否则,必然是杂乱无章、语无伦次。三是用足素材善表述。要把握“简、准、活”3个关键。简,就是公文要言简意赅。用最精炼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最简短的篇幅说清关键性的问题。有的公文失之于材料泛泛,不够简明有力。这就需要做到:篇无累段,段无累句,句无累字。准,就是内容要真实准确。必须是“铁一般”的事实,不允许虚构和掩饰。我们有的同志缺乏实践,调查不周;或转引材料缺乏考据;或头脑有框框,生般硬套等等,常常造成材料“失真”。活,就是材料要鲜活抓人。要多选用符合新形势要求,反映当前单位需要、最能说明事物本质、最有代表性的素材,这样说明问题最有说服力,也可增加论证的力度。四是精雕细刻出精品。要把握好“四改”。要有舍得改的勇气,古人说:“作文十遍,不如改一遍”。我们有的同志文章写完之后,自己舍不得改、别人提出意见不愿接受,这种认识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因此,每名同志对文章要肯改、敢改、多改,真正改出质量、改出心得、改出提高。要把握改的原则,把握增删改调的原则,增就是把不足的完善,删就是繁杂的抹去,改就是把错误的改正,调就是把次序不当的调理。把握逐级把关的原则,一般要经过五关:第一关,由起草者把好第一关;第二关,由本科其他人员帮把第二关;第三关,由本科科长把好第三关;第四关,由本部领导把好第四关;第五关,由分管领导把好第五关,最后呈送单位领导审阅。要把握改的重点,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说明了主题;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要讲究改的方法,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反复读,边读边思考修改。“冷却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求助法”,就是把文章拿给别人看,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这对改好文章很有帮助。
(二)关于办会。办会应遵循组织严密、准备充分、服务周到、协调顺畅、确保安全的原则,能否办好会是对机关人员全局意识、协调能力、工作作风的综合考验。需重点把握三个阶段:一是会前准备阶段。要把握“八个步骤”:①明确会议主题。会议主题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4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