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名言名句,孙中山名言名句励志!

祖父王瀚,字海珊(1881—1943)会宁郭城镇红堡子人,(红堡子民国时属靖远县)民国甘肃省 参议会议员。一生办团禁匪热心教育,关爱儿童。在家乡自已出资兴办私塾,供地方儿童读书,创办大芦小学被广为流传,协同苏振甲,冯占禄,李儒,王定元,李再清等创办靖远简师被传为佳话。

一九四一年五月,祖父去兰州办事,看望了在兰读书的靖远会宁籍学生,看到孩子们住宅阴暗潮湿,房子内满是臭虫蟑螂,生活非常艰苦。学生们普遍反映,晚上臭虫蟑螂侵扰无法入睡,吃饭更成困难,兰州粮价高昂加之路途遥远花销太大,上学极不方便。祖父身临其境非常心疼,回家后当即将所见上报县政府,说靖远县只有一所中学(靖远县立师范学校),本县好多学生要到兰州上中学,学生年龄小,路途又十分遥远非常困难,希望能在靖远县建一所中学,缓解学生上学难问题,此事引起县长郝遇林高度重视,当即在县上组织召开了新校讨论会,会议一致认为成立中学迫在眉睫,一边筹划一边申报。将设立在乌兰山下的旧庙选为新立校址,将庙堂变为学校礼堂。新校取名为"靖远县立初级中学。调原教育局长,县参议长苏振甲任校长。

一九四二年甘肃省教育厅长,兰州志果中学校长赵元贞来靖远县考察教育工作。听到祖父重病在家,专程来到距靖远县城40公里的红堡子看望祖父,问祖父有啥要求。祖父又谈及在靖远县筹建中学一事,希望新校能提前审批尽快招生。赵厅长当面应充,特事特办,建议省政府减去要成立县级初中,必须要将先成立县立简师,然后上升为省立简师后,才能设初中的繁锁流程。尽量让靖远县提前设立中学。同年秋季新校开学典礼仪式前,范振绪,苏振甲,各为新校题写了贺联及校训,挂在礼堂大门上方和礼堂中央,并特意为祖父在新校大门上准备了贺联。叫来上中学的父亲,苏振甲替祖父为新校大门作了一幅贺联,交范老振绪书写,上联"为同心同德为地方建造一座文明学府,下联为群策群力替国家培养无数英俊人才"。范老看后将数字圈掉改为量字,相对一笑,让父亲扶纸磨墨一气呵成,完后交给父亲吩咐带到潘家木器厂,让木工张克元雕刻后挂在新校门外。一幅对联可见当时对祖父在建校期间出资出力关爱教育的肯定。

特别 范老与祖父交往甚密,民国二十九年范老在曾祖母,"王母叶太宜人墓表"中写道,王瀚"字海珊与绪同为忘我之交,古知太宜人之懿行最念以海珊理之,请不能不文辞系尔”。在北京荣宝斋时,听到祖父在地震凶年两劫中,为地方百姓赈散粟米,并报请政府为地方群众减税轻粮,以及在凶岁过后年事稍缓时又给百姓发放籽种,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特为祖父书写了一副中堂,跋了好多小属评价祖父德及梓里之善行。可惜解放初期被政府没收交公,下落不明,小属未作详记,。但中堂内容父亲熟记在心,他老人家时常讲给我们听。原文为:"岂不已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仡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各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古曰:满不溢,所以常守富也"。边联为:"文章风谊细评度,亲朋岁月各箫闲"。这是我父亲回忆,父亲记忆超长惊人,九十岁还能通背‘’滕王阁序‘’会宁县志办工作人员张克进和兄弟张克步(兰州长青学院书记)看忘父亲,父亲背四书五经句子不乱口角他们非常佩服和惊讶。父亲说:他念私塾时先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后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易风‘’,‘’古文喈凤‘’,"幼学琼林‘’,"古文观止"等自幼打下良学习基础,在兰州志果中学读书时很受赵元贞校长关心,代课老师赵西岩非常起重。赵元贞念起祖父对父亲管教十分严格,后来因祖母有病,伯父忙于公务,加之祖父逝世后家内事务无人照管,父亲只好弃学回家操持家务,老师们非常惋惜。父亲谈他在兰读书时同学们都对裴建仲,顾诘刚,水梓,范振绪,等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喜爱可想不可求,尤其是对范老书法更为喜欢,父亲说他能求得范老的字,同学问带何礼物。父亲说不要任何礼物,只要纸张就行,带他们到范老住处求字,范老没打推辞一一书写让同学们如愿以偿。一九七五年,笠山子父亲同学周志仁来家做客,谈及当年情节还啧啧称道。足见范老与祖父交情非同一斑。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范振绪得知红军到来时,祖父主动开门欢迎红军,支援红军,并在四乡为红军筹粮筹草深为感动。对祖父的深明大义表示钦佩,并赠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民国九年大地震大灾荒时,靖远县城粮道已断,县城饥民四处几欲大乱,祖父动员族侄王裕龄和附近其它富户连夜输送粮食解急,使靖远饥情得以缓解,民国十八年地方饥民四起,难民流离失所随处可见,土匪蜂拥而出各地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面施粥靖远各界地方民众敲锣打鼓为祖父送来一幅由范老书丹的‘’维护桑梓"匾额。民国二十五年靖会两县三千多民众联名为祖父立"一方保障"德行碑。所写碑文阳面书"一方保障四颗大字残碑依在,碑阴所书’维护桑梓记"皆由范振绪亲书并撰,碑左右又立两碑,碑阴阳两面刻满两县民众姓名。一九四三年腊月祖父去世后,灵柩安放一月,靖远各界又联名送“会川表率"匾额,也由范振绪所书。兰州赵元贞厅长派人送来挽联:"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范振绪送挽联,"报道先生去,诧那失古人"。杨思送书:"惊窸乡贤殂,山色亦含悲"。苏振甲书挽:"学道爱人敬恭桑梓,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李儒挽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万通选送联挽句"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许承璋送挽联"防危保安德庇乡闾,奉公守法功在国家",万继臣挽联"厚德泽梓里,善行润万家",李映畔挽联:"天以为愁山川草木戴白冠,桑梓失护邻里乡党吊红堡"。可惜这些换联在出殡时被全部拿在坟前焚烧掉。一九四四年五月靖远县参议会在靖远县给祖父开追悼会上方书孙中山先生名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训导。下部横挂流芳千古,挽帐,左右两柱竖挂"音容宛在",和"硕人其逝"挽联,祭棚中央墙上悬挂孙中山先生遗像,方桌上端方祖父遗像,像左旁挂。"学道爱人敬恭桑梓",右旁挂"师道既尊学风自善"。祭棚两侧和外墙上全挂满挽联,挽联内容大都是袓父去逝时生前好友所送,被范老重新抄录书写成联,祭棚右侧墙上挂,‘’造福桑梓"和‘’典型在昔"两竖帐这些挽帐都是范老一手策划一手书写的。并组成了以范振绪,白海风,苏振甲,李映畔,李儒,路步青,万继臣、万通选,梁安俊等为主的治丧委员会,由苏振甲主持公祭。李映畔撰写祭文 。祖父是一九四三年腊月去世的,一九四四年五月中旬,范振绪,苏振甲,冯占禄,李儒等又以县参议会名议,联名致函县政府。要求为已故祖父在靖远县召开追悼会。函称:"己故王瀚参议员一生办团禁匪,热心公益卓著劳绩,且人品端方更为各界所景仰,今以勤劳逝世曷胜悲悼,理应呈请褒扬以励端方并发起开追悼会以慰幽魂"。办法:以本会名义将王参议员事迹呈请省府转呈中央予以褒扬。由本会发起开会追悼(旧照保存)。六月二日,县政府批示:会商订期协助办理"。同月在靖远县民众馆,举行了追悼会。县长仲遇航参加,祖父生前热心教育,关爱儿童。追掉会特意通知靖远县城各所学校校长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追悼会。同年六月范振绪意犹未尽,怀念祖父心情更浓,曾对人言,我友海珊生前有志修其家谱,谱牒未就着手而归道其不能惜!于是催促伯父为我家整修家谱完成祖父生前之夙愿。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