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名字叫做《你就是干不过做PPT的》。看到这个书名,气的不得了,在职场上,最讨厌那些平时什么事情都不做,汇报时候能鼓捣出来一大堆的人,明明什么都没干,却说得天花乱坠,仿佛整个公司的活都是他一个人干的。

抱着不屑一顾,万分鄙视的态度,打开了这本书,准备在看完之后,痛斥它的十大罪状,可看完之后,发现这本书除了标题有些夸张之外,内容倒是可圈可点,其实它就是一本教人如何做好PPT工作报告的技能书。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下这些技能。
本书将好的报告称为“一次成功”报告,想要做一份一次成功的报告,只用做到6点:
① 结构完整,要点突出
② 内容充实,6个要素
③ 关键细节,提高信任
④ 一目了然,短小精悍
⑤ 善用图表,定性定量
⑥ 简单设计,版面清晰
本书主要就是围绕“一次成功”报告的这6个要素,列举了55个具体的案例要点,我将用6篇文章来详细介绍如何做成一份好的报告。
今天,带来第一篇:一份好的PPT报告,必须要有这些“共同特征”。
一份好的PPT报告,就是能“一次成功”的报告,想要一击即中,那就要思考,怎么让对方一下就能抓住重点,报告就是让决策者做决策使用的,所以,要从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报告的“结构”。
PPT报告最基础的结构就是:
“找出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
能快速地让决策者知道你想讲什么,需要他做什么决策。

其次,好的报告从不过多的在设计上下功夫,而只需要把要表达的内容清晰表达即可,在核心内容面前,所有的修饰都只是为了凸显内容,所以,在写报告之前,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究竟要表达什么,然后,用最直观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如图:

其次,要想让听众瞬间明白,一个非常有效的诀窍,那就是“每1页资料只用来表达1个观点”,越简单越好,信息量越少越容易让人记忆深刻。根据一分钟法则,要想让决策者在1分钟内知道你要表达什么,需要他决策什么,再加上报告的逻辑过程,最好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所以,资料的页数,最好在12页之内。
如图:

然后,一份好的报告,还要从三个视角去表达:对方、自身、数字。
报告给谁看,需要谁参与,需要谁去做决策,在写报告之前,我们都要考虑到,在企业里,最常见的报告是自说自话,要么炫技术、炫功劳,要么是全程求助,需要别人做什么,但自始至终都没问过别人想听什么,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尤其是,当一份报告是要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时候,如不能让他听懂,展示他想要的东西,那报告就是白做了。
如图:

报告在结果上是一种展示,但其本质是报告人对一个事项的思考过程,所以,一份好的报告,绝不仅仅是罗列、陈述和无主见的描写,在报告中加入你的观点、建议和提案,会让决策者看到你的思考过程,也便于他在短时间内同意还是拒绝。
如图:

关于数字,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果一份报告里,全是主观描述,事项罗列,那在信服程度上是会打折扣的,所以,在关键点上引用调查数据,或者在某些结果和趋势上用数据展示,效果会出其不意的好。
如图:

最后,一份“一次成功”的报告,具有基础结构“找出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报告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以“问题”为中心,后半部分以“解决方案”为中心。
如图:

在提出问题时,包含三个要素:目的、问题点、原因。
资料的前半部分“找出问题点”的关键在于:要按照目标共享→找出问题点→明确原因的顺序来进行说明。
在3个要素提出时,给决策者营造一种危机感,让其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他才有兴趣继续去听下去,否则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只会让他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如图:

在“解决方案”提出时,也有三个要素:解决方案、目标、计划。
众多解决方案中,为什么这个最有效。运用这个方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关于这个方案,你的详细计划和执行步骤是什么?只有这样,决策者看了你的报告之后,才可能会被你的方案打动。
如图:

总结:
好了,关于一份“一次成功”的报告的第一部分,就先介绍到这里,我们一起来总结下:
- 好的报告有几个共同的特征,最基础的结构就是“找出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
- 是最简洁的报告就是最好的报告
- 每页只有一个信息点,报告的页数不要超过12页,一分钟内能够了解全部信息
- 要从三个视角去表达报告:对方、自身和数字
- 将报告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以问题为主,要让听众产生危机感,后半部分以解决方案为主,要让决策者同意你的观点。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插图,来源于原书,如有兴趣深入学习,可直接查阅原书。
@学堂小书童一起读《你就是干不过做PPT的》,学习如何在职场上做一份“一次成功”的工作报告。
如果你觉得内容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7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