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实故事改编,分为中学时代,大学时代,职场奋斗,退休生活,全部以真实生活故事写照为主,所有同学的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故事从改革开放恢复后的七八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的大学时光,再到九十年代以来的职场生涯,有官场现形,有教育生活,有自主创业者,有乡村振兴的坚守者,最后是退休生活,一样各自精彩,有带孙儿的烦恼,有退而不休继续奋斗的同学
第一篇
中学时代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在广东穷山沟的人,这里并不是什么山青水秀稻花香的农村,但也有一座山,山上还真有一座庙,但这庙没有和尚,传说这山上有仙人来过,还留下了仙人的足迹,我和我的同学还一起去看过,一大块的青花石板上真有一个脚印,我们还用脚踩着,但还是与普通人的脚印不一样,而且只有一个脚印,村里的老人说另外一个脚印在对面很远的里望嶂的山上,我没有去考证,但村里的人都这样说的,这山上还一个白石矿,挖出了很多白石头,也有一些水晶石,我十三岁那年,曾经在这里做工挣钱交学费,就是帮忙挑石头下山到镇上,挣一点路费,我还记得我当时挑了一担九十斤的白头到上挣了九角钱,当时年仅十三岁,身体健康力气足还是挺开心的,因为有钱挣,我家就在这山脚下,小时候经常上山砍柴割鲁草回家做饭烧水,山下有一条小河,河真的不大,但也韩江上游的一条小溪,潺潺溪流蜿蜒流淌也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我一边读书一边帮父母种地挣工分,包产到户分田分地单干的时候,我刚好上初中,在镇上的中心小学读初二的时候,十五岁的我就第一次参加了高考,我还记得我考了145分,这是中华大山上经十年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我的化学老师刘创也一起参加了这次高考,他考了215分,被广州一所农业学校录取,我的数学老师由于年龄大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校,由民办教师变成了公办教师,这一年我们镇的中小学组织了一次数学竞赛,我考了第二名,同年我和另外三个同学考上我们县里的比较有名的中学-—第三中学,这些年我们县里领导干部非常重视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同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全县有三所重点中学,分布在南片,北片和县城,每一所县重点学校在高一年级可招收两个重点班100人左右,县政府专门批出猪肉给我们这两个重点班的同学一个星期免费吃两次猪肉。其它班的同学是没有份的,他们对我们真的好喜欢,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与人不同的特殊的待遇,厨房的工人也无法抗拒这猪肉的味道,有的工人工作中借吃一块猪肉是肯定有的,老师们由于每个月有八毛钱一斤的平价猪肉票供应,对我们这些吃免费猪肉的同学都是非常喜欢,非常关心爱护,我的家离这学校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从家里带米和咸菜来吃,大米放在饭堂自己的碗碟里蒸熟后吃自己带来的咸莱,我们同学现在一起聚餐时总会有人说当年我们在安中时吃过的饭菜,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几十个同学同住一个大教室,床是木板打造的,一长排就是一个大床,中间隔着一些个人物品,一米多宽就住一个人,没有什么老师来管我们的,我们也好像很自觉,上课时就去教室,休息时间就在床上睡觉,有空就去河边走走逛逛看看,男女同学之间好像没有什么交流,大多数男同学见了女同学面都不打招呼呢,偷偷看一眼是肯定有,在房间里议论一些那个女生长得好看,身材很好,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不一样的,其中我最要好的同学之一谢安与陈海同学偷偷的谈恋爱了,在大桥边上拉着手被同学看到了,张科同学和自己村里一起长大的女同学经常在一起,这女同学特别喜欢张科,偷偷给他送东西,经常偷偷的约会张科同学,很大胆的很喜欢的样子,张科也挺开心的,他们是一村里出来的,他们离学校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也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当时交通一点都不方便,公交车定时开,一天就一班车,大多数人都是靠自行车,私人摩托车还没有到来,拖拉机倒是有的,但也很少,我们大队就只有一辆,很多时候要自己的双脚走路回家,带着大米和咸莱很不方便走十几公里的路程。我们那时候在中学还是比较单纯的,主要就是读书,考试,梦想就是考上大学或者中专学校,只要能跳出农村就可以了,要求不高,但当时考大学真的很难,应届毕业生很难考上大学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复读后才考上大学的,很多同学都是复读了几年才考上大学的,当时的老师对我们很有耐心,几乎没有逼我们读书的,也没有什么家长会动员大会,更没有排名的。所以我们有时候真的靠自己努力去拼搏,但也不是很自觉去拼搏,老师家长们都不怎么逼我们,我们想继续读书就去学习就去学校,同学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大的矛盾,家长们也不来学校找老师说什么话,同学与老师之间沟通还是比较融洽的,有些时候我们去老师房间里打开水喝,老师们都是住在学校的教学楼里,一个房间就一个老师住,老师的家人很多都不在一起住的,农村中学多数老师的妻子都在农村,孩子也在农村长大,与我们也没有太多的不同,大家都在学校饭堂吃饭,而且也没有什么很多东西吃,无非就是米饭和一些蔬菜,肉也不多。而且都在学校饭堂洗澡洗衣服,男女同学的洗澡地方是分开的,当时学校饭堂洗澡的热水很紧张,经常都抢才能抢到热水来洗澡,否则就只能到河里去洗了,夏天很多同学都到河里去洗澡,有时候发了大水,河水暴涨,水流很急,有一次就有一个同学溺水死了,想起来还是很可怕,可是急死了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张桂老师,亲自帮助寻找溺水的同学,并和同学一起将溺水而死的同学的尸体送回他的家里,大家都很悲伤很难过!家长非常痛苦,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没了,但是当时的家长真的非常单纯善良,没有找学校的麻烦,也没有要学校负什么责任,学校老师肯定是讲过很多次不要到河里游泳洗澡,但是有很多同学去洗澡,学校也没有派人去看管,虽然几年时间发生学生溺水事件也只有一次。如果是今天事情就可能很大了。我们这所学校的位置就在那三江汇聚处,河水暴涨时河水可以涨到学校的操场,操场水高超半米深,也有人认为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这学校肯定能出人才。确实在八十年代这个农村贫困地区的第三中学高考成绩非常突出,1984年高考时我所在的一个班就有五个同学考上了中山大学,八个同学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还有考上中南财经大学的,还有考江西财经大学的,还有考上其他大学的十几个同学,这在当时已经超过了县里的第二中学,但这个升学率与现在的这个学校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这学校就无法与八十年代的升学率相比,或者相差太远啦,为什么呢?当时的我们父母也没有管我们,完全靠自己努力奋斗,当时我们应届毕业考不上大学就去复读,而且坚持下来就成功了,而现在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读不了就不想再读了,公办学校也不准接收复读生,这个政策对农村孩子来说真的太大了,农村孩子父母基本都是放羊式教育,孩子想读书就给你去读不管不问,父母在城市里打工挣钱养家,一年没有什么时间培伴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山区农村经济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孩子成绩不好的越来越多,父母和学校老师也无能为力。父母基本没有什么能力请家教,或者也不想去请家教,绝大多数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或者无能为力应该主要原因,当然农村孩子多,一对夫妻的家庭普遍都有三四个孩子,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是无法比较的!中学毕业考不上大学就到城里打工挣钱养家是非常普遍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