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区经济步伐加大加快的背景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各种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群众信访数量不断增加,居高不下,集体访、群体访增势迅猛,甚至出现了“闹访、缠访、牟利访、非法访、无序访”等现象,给基层的信访工作不断增加难度,增大压力。
一、当前的现状
1、访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区群众的上访量不断增加,居高不下。因拆迁还建、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物业管理、非法集资等引发的矛盾仍然比较集中,网上群众工作部受理投诉也呈上升趋势,信访问题多发频发的态势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2、人员配备有限。与群众信访量不断增加相比,我区的信访干部及工作人员配备还存在人数不够,业务不专的情况。许多基层信访部门人员本身配置不多,又“身兼多职”,造成信访事项处理慢、处理难,加上许多信访干部业务知识还不够熟悉,从而给基层信访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群众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却未能与自身的法律素质同步,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基层“断章取义”为已所用,不能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更有甚者,把“上访”做为一种牟取利益的产生,通过缠访、闹访、越级访、非访等手段,给政府施压,为自己谋利,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社会秩序。
2、“信访不信法”情况突出。信访制度的初衷,是让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方式向政府机关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政府权利始终处于被监督的状态,不断推进法治民主进程。但现实中信访群众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力,混淆了信访与法律维权的界限,把信访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群众不论事件性质、大小,稍有不满便想通过信访这一渠道达到目的,本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利已思维,向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等不理性行为。
3、个别单位重视不够。第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力度不够。有些上访问题,街乡、单位事先一无所知,出了问题才知道,造成工作非常被动。这主要是由于个别单位和街乡对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并不复杂的小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