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央视CCTV-13新闻频道以近9分钟的超长时长,重点报道了湖南衡山县一位体育老师唐欢的感人事迹。老师自掏腰包建泳池,教学生学游泳,让孩子们掌握防溺水知识,教孩子们学游泳,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游泳这项生存技能。行为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我是湖南人,土生土长在农村,这篇报道特别易勾起我对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游泳就是我们小孩的拿手好戏,那时我们也不知道学习的多大重要性,读是一样的读,玩是尽情的玩,边学边玩边干家务,包括“双抢”,“双抢”那是累是累得要死,热是热得没辙,读书嘛那时农村的孩子随风飘荡各看造化,白天要干活,晚上要停电,点个蜡烛煤油灯的做作业,那时估计没几个孩子能整明白读书那回事。只有一到河里,那才是虎入深山、龙回大海,兴趣所投、目标一致,尽情的跳,尽情的游、尽情的欢腾。

自小就在河边戏水,基本都从小就熟悉水性,呛是呛了不少,都是呛大的。我们农村的河岸有高有低,有平有陡,陡的高的河岸就是最好的跳台,,不管是3米5米还是十米,爬到高处就往下跳,“澎澎”声于耳,一个接一个,没有任何防护,男孩子们就一条裤衩裹着,光秃秃上身、光秃秃脚丫,游泳衣没有、防护镜没有,啥也没有,胆子却奇大,胆最大的空中还有花样,“压水花”,没有那一说,那是城里人玩的,咱们农村只比谁跳的“水花”最大,谁跳出来的“水花”最大谁就最牛,大家就最佩服。


咱们农村的孩子们喜欢斗,先组队,水里最好斗了,几乎不会受伤,我骑在你脖子上,他骑在他脖子上,有多少对就组多少对,把对方脖子上的推下来为止,很耗体力,不管是水里的坐骑还是脖子上的骑手都耗体力,不管是多累,好玩就行了,嘻嘻哈哈没有输赢,直到玩累为止。
有个别孩子条件好,带了游泳圈,自制的,就一拖拉机内轮胎,打满气,同游泳圈一样,在水里扔来扔去,咱们的河比游泳池大多了,到城里后游泳池好不习惯太小了,力气大的一扔老远,追,所有孩子竭尽全力游,奔向远去的游泳圈,第一个抢到的一纵而起,一屁股跃了上去,待大家都游到后,又扔,乐此不疲。

打“水漂”也是常玩项目,河中间有小沙滩,沙滩上的鹅卵石是最好的武器,扁的鹅卵石最好飞,蜻蜓点水般,飞的远,需要技巧需要力量,有力量无技巧不行,蛮力再大也不行,互相比,有如打保龄球,农村孩子有农村孩子玩法,打的最远的没有奖励只有敬佩。

河岸边长满野葡萄,很酸很多,颗粒又小,歇了也摘个几粒水里洗洗就吃,咱们那时水很清,经常呛水经常喝河里水,没事,今天如此明天照样,天天如此。
农历7月15是我们孩子游泳的分水岭,一般过了农历7月15家长会告诫自家孩子别再到河里游泳了,也可以说是农村风俗,也可以说是迷信,也可以说是科学,农历7月15,称中元节,七月半,我们农村也称“鬼节”,与清明、重阳、除夕合为祭祖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7月15已经入秋了水转凉了,再去河里游泳身体易僵硬,怕出事,所以小孩也会听家长的,不像城里游泳池一年四季都可以游。

过了这天,农村孩子的游泳基本告一段落,不游泳的孩子们停不下嬉笑的脚步,又会开始下一个游戏。
心血原创,首发今日头条,转载请表明出去!大家的点赞、评论、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wenren.com/66862.html